首页  »  县区之窗  »  洛南县

洛南县保安镇深挖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名镇——

仓颉造字传千年 融合发展促振兴

本报记者 李小龙 黄朝梅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红中

2025-09-05 09:40:54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保安镇俯瞰图

学生在仓颉文博馆参观学习

  洛南县保安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字始祖仓颉在这里造字,“仓颉传说”遗迹成为国家级非遗,目前,境内有仓颉文博馆、灵龟负书等;唐澍、刘志丹、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者曾挥戈秦蟒,转战洛水,这里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有洛南县红色教育基地——唐澍烈士纪念馆;20世纪50年代,让干旱的6万多亩土地变成水浇地,让10多万人不再为吃水发愁,洛南人民战天斗地,在山崖上开凿出一条挂壁天河——洛惠渠,洛惠渠党性教育基地,让人仿佛感受到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滚烫信念。这些文化印记不仅见证着古镇的沧桑变迁,更让其成为承载仓颉文化、吸引世人前往探寻的精神地标。

  近年来,保安镇依托仓颉造字金字招牌,精准把握镇域发展定位,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名镇,先后获评“省级生态镇”“国家级卫生镇”,4A级景区仓颉小镇被评为“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2023年度商洛十大最美景区”,溪乐谷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和国家乙级民宿……

历史悠久的仓颉传说

  仓颉的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书中记载,仓颉、奚仲、后稷等6位古代名人,各自以其卓越成就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而仓颉则因独特的造字贡献而独树一帜,《帝王世纪》《策海·六书》等典籍也详细描绘了仓颉在洛南阳虚山受灵龟负书启示,创制文字的壮丽场景。

  8月19日,陕西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剑峰告诉记者,元扈山,位于洛南县城22公里处的保安镇许庙村洛河南岸,北和阳虚山相望,据《雍胜略》记载:“仓颉造书于此。”

  “在仓颉造字的那个时期这元扈山山崖并非高不可攀,可能只是洛河岸边很容易就上去的山壁,随着河水的冲刷和地壳运动的不断变化,镌刻着文字符号的山壁逐渐高出河床,成为人们仰望的遗迹。”刘剑峰说。

  据史料记载,仓颉,也叫苍颉,陕西白水县史官镇人,相传是五帝之一黄帝的左史,是中国古代创造文字的代表人物,仓颉造字在距今5000年之前的五帝时代,属中国“四圣”之一。据《白水文物》援引《河图玉版》记载:“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亦称元扈)洛讷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直隶商州总志》载:“阳虚山石室二十八字,系仓颉遗笔”;《荀子·解蔽》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可见中国文字始于仓颉,仓颉将他最初造的28个字雕刻于陕西华山之阳阳虚山崖(今洛南县保安镇庙底村)之上,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

  据悉,洛南保安镇境内的“仓颉授书处”“造字石室”“墨染黑潭”“灵龟负书”等遗迹都是仓颉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仓颉祭祀仪式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14年,仓颉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7年,洛南县修缮了县城东街的仓圣祠,同时在保安镇打造仓颉小镇旅游景区,建设仓颉祭祀广场、汉字源流馆、汉字碑林、仓颉塑像等,为仓颉文化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造“汉字故里”金字招牌

  8月19日,记者在洛南保安镇仓颉小镇旅游景区注意到,洛河、洛(南)灞(源)公路穿境而过,景区距洛河源头仅10多公里,距离西安不足百公里,已然融入了大西安1小时交通和经济圈。

  从县城驱车沿着洛河往西,在黑潭村附近远远看见一只酷似乌龟的巨大石头矗立在阳虚山下洛河边。

  “这就是著名的灵龟负书,传说仓颉造字是受神龟启发后思路敏捷,最后神龟变化成昂头向天的巨石。”陪同采访的洛南县保安镇党委副书记胡小龙介绍。

  驱车继续前行约5分钟时,胡小龙指着不远处的山崖说:“看,山崖上就是仓颉造下的28个字,此处也就是传说中的‘仓颉授书处’。”

  夕阳下,山体上若隐若现的28个字迹在元扈山一侧很是吸引人,山崖下立着书有“仓圣授书处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洛南县人民政府”字样的石碑。沿着台阶而上,山林中三三两两的游客有的在遗迹处拍照,有的认真阅读着相关介绍。

  “仓颉在洛南造了28个字,翻译过来分别是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斧芾。”洛南县仓颉文博馆讲解员南昭鑫向记者解读字意。

  “书法研习、拓片拓印以及草编等仓颉元素的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深受中小学生和外地游客的青睐。周末和暑假期间,像拓片、钥匙扣之类的文创产品供不应求。”在非遗街区开办文创店的店主介绍。

  8月18日,来自西安凤凰城小学的一支研学团正在洛南县保安镇仓颉文博馆参观学习。组织该活动的工作人员说:“把历史知识科普和旅游景点相结合,娱教一体。仓颉造字的历史文化对学生有着极大吸引力。”

  “依托仓颉造字遗迹、洛惠渠及仓圣湖等山水生态资源,以仓颉造字为核心,以仓颉碑林为文化主题,深入挖掘仓颉文化内涵,进一步衍生出书法绘画、碑刻工艺等主题,同时依托非遗特色街区,开发文教、文娱、文商及康养四大业态,打造集‘文、教、养、游’于一体的文旅特色景区。”8月19日,洛南县保安镇党委书记余艳说。

  正值初秋时节,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山水相映的田园风光与炊烟袅袅的民俗风情交织成画,游客无论是追寻仓颉造字的文化根脉还是畅享溪乐谷的自然风光,抑或是体验农家小院的乡村生活,都感到无比惬意。

  “在保安镇不仅体验到了仓颉造字的文化魅力,同时还品尝了特色美食,都不想走啦!”正和家人度假的李先生高兴地说。

农文旅融合铺就村民致富路

  在该镇黑潭村五味子种植基地,73岁的村民李淑琴正在和村民结伴采摘成熟的五味子。“一天能挣70块钱,一年光就近打工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也算是勤劳致富哩。”李淑琴笑着说。

  采访中,保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兴村民富,乡亲们手里有钱了,日子富裕了,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美好愿景。”

  “七八年没回来,简直认不出来了。”定居外地的张先生站在热闹的非遗手工街区,看着眼前的繁华景象感慨不已,“记忆里的老保安街只有零星几家小吃店,如今却是人声鼎沸、灯火辉煌,处处透着新气象。”

  如今的保安镇,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门口,一幢幢环境清幽的小院勾勒出村庄新貌,一幅幅接地气的农村生活彩绘跃然墙上,既扮靓了乡村颜值,更温暖了百姓心田。

  “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汉字最早出现在哪里吗?”“当地把历史知识科普和旅游景点相结合,娱教一体,仓颉造字的历史文化对学生有着极大吸引力。”8月20日,来自西安某教育机构组织的小学生研学团正在洛南县保安镇仓颉文博馆参观。

  在洛惠渠指挥所旧址展览馆记者看到,研学、开展党建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正在聆听讲解员的细心讲解,有的正组织大家重温入党誓词……

  “洛惠渠是洛南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用原始的钢钎铁锤在崇山峻岭和悬崖绝壁铸就的一大水利工程,解决了自古干旱的40里梁塬和洛南县城10万多人的用水困难,洛惠渠工程所彰显的开创精神感召着一代代洛南儿女,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又一伟大的创举。”参观史料展的马先生感慨地说。

  “以前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我们农村比城里还美!环境好了,文化活动也多了,日子过得特别幸福。”村民老吕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目前,保安镇依托境内资源,先后挖掘仓颉造字文化、红色文化、洛惠渠宝贵传统等,初步形成了以仓颉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发展经济带。同时,整合优化土地资源,引进国内首批新加坡种苗,建成500亩集中连片夏草莓农旅观光产业示范园、1000多亩五味子种植示范基地等农业产业,持续稳定联农带农机制。盘活闲置移民搬迁房屋、商铺等固定资产,建成集非遗产品制作、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23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6000元。

  • 相关阅读
  • 科学育苗破解增产密码

    8月15日,清晨的阳光穿透洛南县城关街道陶岭社区的薄雾,洒在一片繁忙的建设工地上。几台起重机正将钢结构架起,工人穿梭在尚未完工的大棚间,忙着铺设灌溉管道。不远处,四个已经建成的日光温室里,嫩绿的幼苗在恒温环境中舒展叶片——这里是陕西洛水情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核心区,也是张平重塑洛南蔬菜产业的“试验田”。...

    时间:09-02
  • 洛南竹编 老手艺绽放新光彩

    张新民正在编制竹篮 竹编产品种类丰富   秦岭东段南麓的洛南,竹影婆娑间藏着一门传承数百年的手艺——洛南竹编。从过去家家户户离不开的竹笆、竹篮,到如今入选非遗名录的文化名片,这门手艺不仅承载着洛...

    时间:09-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