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工作“千条线”,形成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区域共治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机制建设,推动工作落实。商南县委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制定各部门社会治理工作责任清单,印发《商南县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全面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十九项工作任务,夯实责任主体,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落实“四个一”包抓、“一支一策”等机制,推动25个村(社区)党支部提档升级。整合党费和财政资金240万元,规范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0个。开展镇村班子研判2轮次,补齐村“两委”班子26人,对3名不胜任、不尽职村党组织带头人进行调整。举办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头雁领航 乡村振兴”等培训19场次,为2600余名振兴头雁充电赋能,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五治”融合,激发治理内生动力。商南县突出自治强基,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指导镇、村(社区)完善一册四会,印发《商南县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南》,落实“村级议事协商”“四议两公开”等机制,确定3个示范镇和39个村(社区)为村级议事协商规范示范村,以点带面纵深推进。发挥法治固本作用,开展以案释法、法治宣讲等活动130余次,受众8.5万余人,128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遴选乡村“法律明白人”364名。注重德治教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创新“道德银行”与银行授信相结合加强道德信用体系建设,评选“道德示范户”“好公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1500余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化智治赋能,在全县128个村(社区)建设“云端”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村民说事”“党群服务日记”等七大板块,推动村民、居民问题诉求办理意见全线上讨论、处理过程全流程公开、办理结果全村居监督,倒逼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强化多元共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建立县、镇一站式矛盾调解多元化解中心,实现“访调诉”一条龙服务,信访数量明显下降,信访工作受到省信访局的表彰。
聚焦力量下沉,做实为民服务。商南县深化“五个到一线”,累计开展领导干部坐班接访348人次,下访约访510余人次。开展“平安夜访”收集民意1300余条,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564件,落实“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每月定期排查、敏感特殊时期专项排查,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34件,化解1831件。深化“吹哨应哨,部门报到”制度,组织村(社区)与“双报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梳理留守群众就业难、小区充电桩建设不到位等民生实事22项,协调50个县直单位、学校、企业“应哨”,形成齐抓共管、区域共治的合力。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整合政法、民政、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选聘网格员3461人,确立党员中心户1231户,常态化开展送医上门、网格化健康管理等志愿服务。优化调整县委“两新”工委职能职责,持续做好新就业群体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工作,推动13个“红色驿站”提档升级,完成快递物流业联合党支部改选和班子优化,新成立物流业工会1个,为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赠送“暖心”礼包50余份,增强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打造“灵秀商南·七彩鹿城”志愿服务品牌,组建“七彩”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自组建以来,商南县积极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开展义务理发、普法宣传、扶危济困等惠民活动,累计参与志愿者1200余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32件,服务群众万余人次。
聚焦基层减负,推动赋能增效。商南县以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为重点,指导村(社区)厘清职权职责,制定“三项清单”、工作准入制度,召开规范村(社区)机制牌子、证明事项座谈会2次,明确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20项,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198个,整顿“滥挂牌”85个。制定《商南县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引导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报考社区工作者职业考试,提升社区服务保障和基层治理水平。针对镇、村“事多人少”现象,开展借调干部专项清理,累计清理各级机关借调干部24人。大力精简考核事项,严格督检考计划管理和备案管理,县级层面会议数量同比减少30%,县级考核指标同比减少20%,将年终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实地考核和述职考核相结合,督检考不对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作硬性规定,不将开会发文发简报、拍照留痕等作为工作落实单一标准,切实为基层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