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可鑫 金炜康)今年以来,商南县始终把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强化保障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治水兴水各项工作,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商南县健全常态巡查机制,组建“河小青”服务队,开展“保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活动8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河道的意识,并常态化开展巡河,全面巡查河道水质状态、岸线设施、生态环境等情况,及时发现并整改现存问题,协调解决历史难题,全力保障河湖生态健康和功能完好;健全全程监管机制,建立“四长”协同和“12345政务热线+河长制APP举报”双平台监管机制,积极受理群众反映事件,办复率达100%,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健全联动执法机制,整合水利、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执法力量,开展“清四乱”等联合执法行动12次,拆除违建31处,封堵入河口37处,设立警示提醒牌260块,共同营造全社会爱水、护水、节水的浓厚氛围。
商南县以河长制为抓手,瞄准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治理。针对水资源管理,各级河长靠前指挥,推动加强地下水双控管理,牵头完成农灌井、人饮井《区域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工作。在河长的监督协调下,依规核发取水许可证、收缴水资源税、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推进过风楼灌区、永富灌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从制度层面规范水资源使用。针对水环境改善,大力推进26个全域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站)21座、支管网137.48公里;镇级河长落实属地责任,将41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纳入市场化运营,确保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此外,各级河长协同发力,对滔河等14条河流进行健康评价,采用植草护坡、生态石笼等柔性技术治理河道,新增河道绿化1500亩,持续优化河道环境。针对水灾害防御,各级河长定期对分管流域内的水库、山洪灾害风险区、涉河桥梁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并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同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修建防洪工程,充实应急抢险队伍,筑牢水灾害防御的“铜墙铁壁”。
为提升河长制工作质效,商南县还制定了《河长巡河工作规范》,明确各级河长责任,根据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县、镇两级河长共27人,并为县河道管理站增加编制9人,充实工作队伍。同时,每年列支50万元作为河长制工作经费,保障河道监管、河湖划界、健康评价、禁垦区划定等工作,投资建设河道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在丹江、清油河等重点河流沿线和重点矿山企业,安装高清摄像头43个,购置无人机1架,推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河长制工作提供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