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南玺
9月1日清晨,刚从镇上开完会的山阳县漫川关镇板庙村党支部书记夏飞,没顾上歇脚,就急匆匆直奔五保户成善友家,这是洪灾后,他第五次上门察看老人因灾受困的生活情况。
板庙村坐落在漫川关镇西南部,距离镇中心17公里。7月9日,一场特大暴雨突袭而来,昔日安静秀美的小山村,一夜之间被洪水冲刷得满目疮痍,房屋、道路、农田都留下了洪灾的痕迹。
“大灾大难面前,党组织靠不靠谱、党员干部行不行,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夏飞一边帮成善友家检查水龙头是否能正常出水,一边感慨。小院的墙面上,一道清晰的水印蜿蜒向上,仿佛还在无声诉说着那场洪水肆虐时的惊心场景。见夏飞来了,71岁的成善友急忙上前拉住他的手,眼眶瞬间红了:“夏书记啊,那天要是没有你,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
时间倒回7月9日凌晨5时许,彼时暴雨如瓢泼般倾泻,路面的积水很快漫过了脚踝,顺着地势往低洼处涌。“得赶紧去成善友家!他孤身一人,年纪又大,住的地方还地势低,肯定危险!”当时正和村干部一起冒雨巡逻的夏飞,语气急促地喊了一声。不等其他人反应,他已经卷起裤腿,攥着手电筒往成善友家的方向跑去。“我跟你一起!”村文书李绪财见状,也立刻跟上。
雨越下越急,路上的水流越来越汹涌,浑浊的洪水裹着碎石、树枝在路面上翻滚。看到眼前那么猛的雨、那么急的水,夏飞心一下子揪到了嗓子眼——成善友家在比较低的地方,万一……突然,“哎哟”一声,夏飞脚下一痛,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李绪财看见一股鲜红的血正顺着夏飞的裤脚渗出来,在浑水里格外刺眼。“夏支书,你脚是不是被啥东西戳伤了?”李绪财急忙问道。夏飞停顿了几秒,试着慢慢挪了挪脚,咬了咬牙摆手:“没事,别耽误,赶紧走!”
等两人蹚着水赶到成善友家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齐腿脖子深的洪水已经把房屋团团围住,而成善友还在屋里屋外来回跑,执意要把坛坛罐罐往屋外搬。“大爷!快跟我们走!东西别要了,保命要紧!”夏飞来不及多解释,一把拉住成善友就往村外的大路上拽。“不行啊,那都是我的家当!扔了就没了!”成善友固执地往回挣,还想转身回屋。“家当没了能再挣,人没了可就啥都没了!绪财,咱俩赶紧把大爷架走!”说话间,夏飞和李绪财一左一右架起成善友,硬是把他护送到了安全的大路上。
等把成善友安顿到村办公室时,已经是早上6时30分,可倾盆大雨依旧没有停歇的意思。夏飞顾不上擦汗,转身找到副支书程伊洲:“程支书,现在电话打不通,各组情况不明。咱们赶紧组织周边的党员和年轻劳力,在移民安置点附近的路上挖几条临时引水渠,把水引到河里去。安置点住的人多,必须确保这里绝对安全!”
一声号召下,附近的年轻党员、村民纷纷扛着铁锹、握着镐头赶来。十几个人顶着大雨,弯腰弓背地抡起工具,泥土混着雨水溅得满身都是,没人叫苦、没人停歇,争分夺秒地和洪水“抢时间”。没过多久,3条5米多长、40厘米高的临时引水渠就挖好了。顺着水渠的方向,原本涌向安置点的洪水被顺利导流到河里,安置点内的积水渐渐退了下去。
直到上午9时许,暴雨才渐渐减弱。夏飞带着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确认,当得知全村村民都平安无恙时,他心里悬了一整夜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现在村里断水、断电、断通信,大家先歇会儿,等一下咱们分片去各组查看灾情,统计损失。”夏飞话音刚落,大家才注意到他的右脚踝处,一道约5厘米长的伤口还在隐隐渗血,裤脚早已被血和泥水浸得发硬……
9月1日下午,安顿好成善友后,夏飞马不停蹄地去看望代付志等3位身患重病的人,仔细询问他们的用药情况和生活需求。离开后,他又赶往村集体经济鱼塘,那里是村民增收的希望,得赶紧看看清淤进度和养殖恢复情况。“今年我们村先后争取到40多万元资金,改造5个鱼塘,还添置6台制氧机、自动饲料投喂机等设备,养了虹鳟、鲈鱼、中华鲟等淡水鱼30多万尾。要是后续管护顺利,今年产值能有100多万元哩!”看着鱼塘里欢腾跳跃的鱼群,夏飞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就要往前赶!”夏飞的话朴实却有力,“洪水退了,但老百姓的期盼没停,路啥时候能通?断了的水电啥时候能恢复?坏了的基础设施啥时候能修好?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村‘两委’绝不会等靠要,一定抓紧时间干,争取早日给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