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用专业服务温暖千家万户

2025-09-02 07:34:34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山阳打造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实践与探索

  志愿者在社区公益课堂服务

  本报记者 张 英

  初秋的山阳,斜阳穿过丰阳花园社区的梧桐叶,在水泥地上洒下斑驳光影。楼下晾衣绳上,一床蓝底碎花床单正随风轻晃,穿红马甲的社工张兰踮脚收下床单,细心拍掉边角的浮尘。这看似寻常的一幕,是社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的日常服务,更是山阳县以专业社工力量夯实基层治理的一个温暖注脚。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群众最真切的期盼。随着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社工逐渐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以柔性的方式化解矛盾,用温暖的服务排忧解困,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的“贴心人”。

  如何让这股力量真正扎根生长、开花结果?山阳县以实践作出回应:2024年5月,县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成立,带领一群身穿红马甲的专业社工,在城乡一线精耕细作,织就一张响应及时、服务精准的基层治理网络,让“志愿服务升温”与“社会治理提效”在这片土地的街巷阡陌间同频共振、交相辉映。

  筑牢根基,专业队伍“挑大梁”

  “没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基层治理就容易悬空。”山阳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董善平介绍,县上从“选、育、管、励”4个维度协同发力,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心系群众的专业化社工队伍。

  培训是“筑基课”。社工部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组织全县110多名社工全员参与,实现培训全覆盖。依托省委社会工作部“社区大讲堂”等平台,累计开展4期专题业务培训,有效缓解了部分社工的“本领恐慌”。参训人员普遍反馈“学到了真本领,掌握了硬功夫”。此外,还先后召开“听诉求、谋实策”业务座谈会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座谈会,与20多名社工代表面对面交流,共商治理良策。

  管理得“动真格”。制度是规范的基石,结合工作实际,山阳县出台了《山阳县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制度汇编(试行)》,系统构建涵盖岗位职责、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17个方面的制度体系。每季度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全县26个社区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5项,将检查结果与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

  “一位同事因考核未达标被辞退,在队伍中引起强烈震动,让大家切实意识到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丰东新区社区党委书记程艺感慨道,队伍精气神提起来了,治理节奏自然快了起来。

  保障要“兜住底”。山阳县严格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全面落实“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同步发放取暖费、降温补贴等福利,切实解除社工的后顾之忧;通过“县级总站—镇街社工站—社区社工室”三级管理体系,实现档案、薪酬、社保的规范统一,推动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目前,全县113名社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4.7%,76人持有社工证,占比67.3%。今年以来,已有5名优秀社工通过招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25名社工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待遇有所提升。

  “保障到位、前景明朗,大家更能沉下心来把事情做好、做细、做实。”一位社工的话语,道出了队伍共同的心声。

  暖心解忧,服务送到“家门口”

  专业队伍的战斗力,最终要落实在为民排忧解难的实效上。

  丰东新区社区作为全县最大移民搬迁小区,搬迁群众子女假期学习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父母的难题,为了能够彻底破解这一难题。社区通过“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掘社区的平台优势、引导社区专业社工围绕破解搬迁群众子女寒暑假教育学习难题,开发设计个案项目,积极链接高校大学生、社区志愿者及社会优质资源,连续3年开办社区公益课堂。除了常规的作业辅导外,还开设篮球培训、书法培训、国防教育、卫生健康等课程,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帮助辖区搬迁群众子女度过健康、愉快、有意义的寒暑假,实现了优质资源和志愿服务的有机联动。累计服务儿童426名,惠及家庭近350户,切实以“为小”服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也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同样的守护也发生在卜吉河社区。针对城区二中学生晚自习归家安全问题,社区社工牵头组建86人的志愿护学队,3年来风雨无阻,在1.2公里归家路上筑起安全防线。通过协调交警设立临时斑马线、组织家长成立“夜间陪护团”、开展“拉网式”巡逻等举措,累计守护学子6200多人次,处理突发情况47起,昔日放学路成了“平安走廊”。社区还联动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常态化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获家长由衷点赞。

  这样的温暖,在山阳县街巷随处可见。穿红马甲的社工走家串户,把政策讲透、把纠纷化解、把冷暖掂清,让专业服务直达民心。

  精准呼应,志愿服务“零距离”

  群众盼什么,社区就干什么。山阳县以专业社工为纽带,推动志愿服务模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在丰阳花园社区,社工程亚萍每月定期走访20多户居民,为独居老人解读体检报告、代办日常事务,帮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倾听陪伴,一年来成功化解邻里纠纷30多起。像程亚萍这样“走进门、心贴心”的服务,已成为山阳县社区社工的工作常态。

  志愿服务也在县级平台发挥更大效能。在县综治中心,每天有两名社工轮岗参与志愿服务,协助大厅开展信访接待、情绪疏导和秩序维护等工作。他们既是一线志愿服务者,也是基层治理的观察员和联络员,在不断贴近群众需求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社工参与综治值班,不仅增强了志愿服务力量,更促进了年轻社工快速成长,是一种双赢的创新实践。”山阳县综治中心主任郭有锋说。

  如今,精准识别需求、快速响应诉求、全程跟踪反馈的“滴灌式”服务模式,已逐步覆盖山阳县更多社区。社工用“铁脚板”走出信任,用“真心话”换来满意,真正实现了志愿服务和群众诉求之间的“零距离”。

  专业赋能,协同共治聚合力

  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已成为山阳基层治理一道温暖而有力的风景。县委社会工作部还出台了《社区专职工作者志愿服务制度》,实现规范引导和有效动员,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路径,“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的模式,有效整合了治理资源,持续增强服务效能。

  “社工就像纽带,把志愿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山阳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白宗俊说,上半年,仅社工参与的志愿服务就达35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820小时。他们既是摸准群众需求的“调研员”,也是冲在一线的“战斗员”,更是搭建长效机制的“联络员”。

  在“1+4+N”志愿服务体系支撑下,全县5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角落:中高考期间,22名社工组成“护考小分队”,72小时驻守考点;雷锋月里,“爱心义剪”活动为50多名老人和孩子送去温暖;植树节,大家携手种下300多株枇杷树,为县城添上一抹新绿。

  “通过‘日常走访+志愿服务’双融双促机制,我们收集到58条群众建议,推动6个服务项目常态化运行。”董善平介绍,“社工善于精准识别需求、搭建服务平台,志愿者响应快速、覆盖广泛,二者协同发力,让服务摆脱‘一阵风’,真正变为‘长流水’。”

  从护学路上的默默守护到公益课堂的欢声笑语,从走访入户的细致关怀到综治中心的红马甲身影,山阳正以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体系,将“志愿”和“治理”谱写成一首协奏曲。正如一位社区干部所言:“用专业回应群众期盼,用服务温暖千家万户——这就是基层治理该有的样子。”

  • 相关阅读
  • 山阳推进城乡垃圾污水排查整治

      本报讯 (通讯员 张 栋)为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有效破解垃圾污水治理难题,今年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城乡垃圾污水排查整治工作,助力提升全县垃圾综合治理与污水收集处理水平。  ...

    时间:09-02
  • 执法人员协助学生找回遗落手机

    大队执法人员安抚好她的情绪,立即联系该出租车驾驶员,在确认该乘客的手机确实遗落在其车上后,驾驶员金某第一时间将手机送至大队院内交还失主。山阳县环宇出租汽车公司陕ADT0280驾驶员金某“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行为,为山阳县出租汽车行业、客运行业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从业人员形象。...

    时间:09-01
  • 山阳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本报讯 (通讯员 刘 斌)今年以来,山阳县以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为突破口,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山阳县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6个...

    时间:09-01
  • 山阳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 王荣金)8月22日,山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与县教体局联合召开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推进会。倡导教育教学改革,打造自主式、合作式等“智慧课堂”,做强“第一课堂”,将延安精神融入“第二课堂”,做活做亮“第三...

    时间:08-29
  • 山阳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 王荣金)8月22日,山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与县教体局联合召开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推进会。倡导教育教学改革,打造自主式、合作式等“智慧课堂”,做强“第一课堂”,将延安精神融入“第二课堂”,做活做亮“第三...

    时间:08-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