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王红卫:要做乡亲们信得过的好医生

2025-08-28 07:51:06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齐苗

  王红卫(左)在为患者诊治

  “哪里不舒服?这两天吃的啥?”8月20日一大早,山阳县中村镇沟口社区卫生室村医王红卫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他一边为面前的老人把脉,一边询问病情。81岁的程泽治老人半夜出现发烧腹泻,伴有轻度发热和浑身疼痛。

  “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肠胃不太好,受凉有点感冒。”王红卫宽慰老人,开完药还不忘嘱咐他天热不要硬撑着去地里干活,要多保重身体。

  这样的场景,王红卫已经坚持了27年。在这间普通的卫生室里,他接待了无数患者,这里也成了乡亲们心中最温暖的“健康港湾”。

  王红卫出身于村医世家。他的父亲曾是一名赤脚医生,背着药箱走遍了乡间小路。从小耳濡目染,王红卫心中早早埋下了“悬壶济世”的种子。1995年,他考入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他说:“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这里的乡亲需要我。我要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成为大家信得过的好医生。”

  万事开头难。当时的卫生室还是土坯房,设备简陋。面对艰苦的条件,王红卫没有退缩。他白天走村入户,摸查村民健康状况;晚上认真研读专业书籍,还自费添置了针灸针、推拿床等设备。通过不懈努力,他先后考取了中医执业医师证和中医主治医师资格,成为一名“全科型”人才。

  沟口社区常住人口较多,部分村组道路崎岖偏远。王红卫穿着白大褂、背起药箱,逐户摸排登记,为全村1004名村民建立了动态健康档案,并对205名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实行“一人一档”健康管理,病情不稳定者每两周随访一次。工作间隙,他还开设健康教育专栏,每年至少举办12场健康讲座,向村民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尽力提升大家的健康素养。

  王红卫说,从医这么多年,最深的感触是基层村民不仅需要解除病痛,更渴望心理上的安抚和慰藉。93岁的张毓安老人住在沟口社区一组,子女经常不在身边。老人生病不愿出远门,一有头疼脑热就给王医生打电话。王医生总是随叫随到,不仅帮他治病,还陪他聊天。老人心情舒畅,病也好得更快。

  王红卫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无论风霜雨雪,只要村民呼叫,他必定第一时间回应。2022年一个冬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76岁的张大爷突发心绞痛,情况危急。王红卫立刻背起药箱,打着手电,冒雪赶往张大爷家。他迅速实施急救,待症状缓解后,又联系救护车将其转诊至县人民医院。

  针对山区村民因长期劳作易患的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等顽疾,卫生室特设了中医理疗室,将传统针灸、推拿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王红卫不断结合临床经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许多老人缓解了慢性疼痛,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和信任。

  “王医生性格好、脾气好,看病也看得好。”今年72岁的杨月珍感激地说,她常年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病,腿脚不便,即使她家离卫生室不远也难以走动,多亏王医生经常上门照看。

  王红卫平日不善言谈,但和乡亲们在一起时,他却总有说不完的话。他总是面带笑容,耐心细致,送去点滴关怀,也给予更多希望。

  二十七载光阴,从青春年华到知命之年,王红卫的双鬓已染上霜色,但诊室墙上那面“妙手仁心”的锦旗依然鲜艳。近年来,他先后获评“山阳县优秀乡村医生”“基层医疗服务先进个人”,并于近日荣获“陕西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

  秦岭深处,山路蜿蜒。王红卫守护群众健康的脚步始终坚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医者的初心,默默扎根在这片土地,为无数患者送去了健康与温暖。

  • 相关阅读
  • 让“马锡五审判方式”焕发时代“枫”采

     秦岭初秋,微风不燥。山阳县漫川关镇万福村的农家小院里,几张板凳围成临时法庭,国徽高悬,一场因土地界限引发的邻里纠纷正在这里审理。...

    时间:08-28
  • 陕西山阳:“小核桃”成为致富大产业

    享有“中国核桃之乡”美誉的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核桃种植面积约67万亩,年产量约达5万吨,年产值近6亿元。核桃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时间:08-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