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安县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建立了“党委统筹领导、多方征集项目、人大票决监督、政府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以“民声”定“民生”,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把民生实事项目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项目“怎么定” 群众说了算
在政府常态化征集项目计划的同时,县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平台,通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接待选民、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组织代表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将收集到反映较多、较集中的民生问题,尤其是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及时转交政府作为民生实事项目选题参考,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项目征集完成后,重点围绕项目可行性开展调研论证,形成候选项目名单。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后报县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后提请县委常委会审定,最终以政府议案提请县人代会进行差额票决,切实增强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的严肃性。2023年以来,县、镇两级人大广泛征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346个,既有教育设施、交通出行、雨污分流等“大民生”项目,也有停车场、公厕、公园改造等“小民生”项目,共票决实施民生项目237个,其中县人代会票决实施30个。
项目“怎么建” 政府统筹干
镇安县人民政府将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全县一年一度重点推进项目,建立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实行全覆盖包抓、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进“五项机制”,根据项目进度情况推行“红、黄、蓝”三色预警,落实“周督导、月通报、季考评”制度,推动线缆落地、雨污分流等一批城市更新民生项目陆续建成。2023年以来,县人代会票决的30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26个,新修通组路307公里、便民桥20座,新建学校(幼儿园)5所,建成“口袋公园”21个,健身休闲步道20.6公里,道路“白改黑”22.3公里,雨污分流管网29.6公里、线缆入地28公里、改造背街小巷23条4.2公里,改造农村厕所6688座。
项目“怎么推”代表全程督
镇安人大把民生实事项目与代表的生活地域、本职工作、自身优势相关联,每个项目分别组建代表监督小组,围绕项目实施的责任分解与落实、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项目推进的进度与质量、项目完成的效果与评价等重点内容,采取深入现场实地查看、组织代表开展视察、邀请专家实地调研等方式,切实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规划设计、落地实施、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等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县人大常委会在半年和年终,专项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年度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并在下一年度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组织全体代表对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为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由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抓项目的县政府副县长向县人大常委会作出说明,确保了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项目“怎么管”各方齐参与
镇安县不断完善政府投资类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估制度,对已进行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运营一年以上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查找差距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并反馈到项目参与各方,形成良性项目监督管理机制。项目投入使用后,各代表监督小组对2023、2024两年完成的20个民生实事项目,分别从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开展“回头看”,提出加强公共设施后续管护、项目周边环境整治等意见建议12条,均全面整改落实到位,推动各相关单位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