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冷水河村党支部书记倪世刚急救患病村民
本报通讯员 谢云涛
2025年11月13日清晨,镇安县青铜关镇冷水河村党员活动室大门前,一张墨迹未干的大红感谢信引得过往村民驻足观看。村民杜辉旺将一面书写着“危难之时伸援手,救命之恩永难忘”的锦旗,郑重地交到村党支部书记倪世刚手中。这面鲜红的锦旗,背后是一段发生在四天前,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的感人故事。
时间回溯到2025年11月9日晚上。冷水河村一组村民杜辉旺家中,其年迈的母亲突然感到身体极度不适。当时,杜辉旺的子女均在外地,家中只有他一人,面对母亲病情骤然加重,他一时手足无措。情急之下,杜辉旺想到了倪世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倪书记的电话。
电话那头,倪世刚在了解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别着急,我们马上到!”一句简短而有力的回应,像一颗定心丸。接到电话,倪世刚立刻意识到情况的紧急性,他一边在电话里安抚杜辉旺的情绪,指导其做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一边迅速联系了本村热心村民贺代明夫妇。说明情况后,贺代明夫妇二话不说,立即启动车辆,与倪世刚汇合,火速赶往杜辉旺家中。
当倪世刚一行人赶到杜家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紧:杜母已意识模糊,陷入昏迷状态,情况万分危急。“快!抬上车,直接去县医院!”倪世刚当机立断。众人合力将老人小心翼翼地抬上车,车辆立刻向着镇安县人民医院疾驰而去。
夜色中,汽车飞驰。倪世刚在车上不断观察老人状况,并提前与医院方面进行沟通,请求做好抢救准备。到达医院后,抢救室的门迅速关上。就在家属因匆忙出门未带足现金而焦急万分时,倪世刚再次站了出来,他毫不犹豫地自行垫付了抢救、检查以及住院所需的费用,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最宝贵的“窗口期”。从出发、送诊到办理手续,整个过程无缝衔接,争分夺秒。
由于送医及时、抢救得力,杜母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危为安。在老人住院期间,倪世刚仍多次电话关心其恢复情况。事后,杜辉旺提出要归还倪书记垫付的医药费以及送诊途中产生的过路费和油钱,却被倪世刚坚决拒绝了。“这都是小事,只要人没事比啥都强。”他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对村民最深切的关怀。
感激之情在心中激荡,杜辉旺觉得无论如何也要表达这份谢意。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亲手贴上感谢信,再送上精心准备的锦旗,杜辉旺紧握着倪世刚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面锦旗上“危难之时伸援手,救命之恩永难忘”的十四字金语,不仅道出了杜辉旺一家的心声,更映照出冷水河村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
面对赞誉,倪世刚显得十分淡然。他表示:“我是一名党员,也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有困难,第一个想到我,是对我的信任。保护每一位村民的生命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我,换了任何一位基层干部,都会这么做。”
倪世刚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先锋本色,他的暖心事迹,正在冷水河畔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