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柞水算好生态账打好绿色牌

2025-09-24 08:00:11

来源:商洛日报

  秋天的柞水,青山环绿水,红叶舞蓝天。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养蜂迎来了收获期。“我家养了200箱蜂,年收入9万多元。”柞水县小岭镇常湾村张大妈查看蜂箱时,脸上流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党闯政介绍,常湾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5%,蜜源植物丰富,全村蜂群规模1600箱,年产蜂蜜超1.2万公斤,带动40多户群众实现增收。
  窥一斑而知全豹。养蜂致富只是柞水县发展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柞水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县干群齐心协力,执实干之笔,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蓝图。
  守护青山绿水
  保护环境是一本生态账,也是一本发展账。据介绍,柞水县作为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水源地之一,也是引乾济石工程为西安城区六大供水的水源地之一。为了让山更绿、水更清,柞水县认真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持续推进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等项目,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和排查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率60.75%,高于全市4.92%,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绿色发展的轮廓。
  在矿山恢复治理中,柞水县以小流域为单元,构建起“拦、蓄、灌、排”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通过实施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功能更加稳定,水土流失治理率91.2%,植被覆盖率高达88%。
  “到柞水旅游,处处都是自然景观。”西安市民刘先生坦言,“这地方风景很美,空气是清凉湿润的。”
  柞水县不断提升空气质量,紧盯重点时段、区域和行业,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县一策”预警研判,开展砂石运输车辆、柴油货车、高铁施工等扬尘专项整治,加强加油站、汽修厂等挥发性有机物常态防治,空气优良天数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
  算好生态账,打好绿色牌。“我县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终南山寨、阳坡院子等一批特色民宿声名远扬,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柞水木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家湾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最佳旅游乡村’,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柞水县文旅局负责人说。
  激活绿色引擎
  柞水木耳走出国门,已经不是新鲜事。今年8月,继远销乌兹别克斯坦之后,小岭镇金米村的1000公斤干木耳通过海运发往迪拜。柞水木耳首次打开了中东市场。
  “这是金米村木耳第二次销往国外,相信我们的木耳出口会实现常态化。”在木耳基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高兴地说。
  去年12月份,在商洛海关的牵线帮助下,金米村的500公斤干木耳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金米木耳实现了首次出口。此次金米木耳出口迪拜,离不开杨凌示范区对口帮扶工作组的努力。
  在小岭镇金米村,耳农齐荣华夫妇正在采摘木耳。良好的生态为木耳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木耳一年比一年长得好。我们一年能收入5万多元。”齐荣华说。
  培育特色产业,激活绿色引擎,柞水县食用菌 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晴雨表”。
  下梁镇老庵寺村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经验技术和经营大户等优势,将香菇种植作为村级主导产业,建设香菇种植大棚185个,其中养菌棚87个、出菇棚100个,年种植香菇50万袋,对外销售菌包40万袋。同时,发展木耳种植100亩、中药材种植240亩和100千瓦光伏发电以及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了解,老庵寺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2家,培育专业合作社8家。通过全面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累计盘活利用林地2.3万亩、土地1100亩、房屋85座,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发展的资本,村集体经济年营收280万元、纯利润50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柞水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老庵寺村积极引进白龙山旅游开发公司等涉游龙头企业6家,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家,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发展“湖畔人家”等精品民宿8家,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展生态经济
  “由于发展旅游业,当地村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在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岭源柳家民宿,正忙着为研学团队准备午餐的李双双说,“我从西安嫁到柞水,便扎根秦岭做起民宿,将发展方向定位为研学、团建游,如今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
  地处秦岭南麓的营盘镇,素有“终南首邑”“秦楚咽喉”之称,距省会西安54公里,西康铁路、包茂高速穿境而过,即将建成的西渝高铁在营盘设立站点,届时将真正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
  营盘镇生态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植被覆盖率8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8000个以上。同时,镇内还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穿越古今的秦楚古道、世界最美休闲度假乡村朱家湾村、西北独版网红打卡胜地终南山寨。
  “我们村80%的人口从事旅游业,村集体经济从过去的几万元发展到去年的70多万元,人均收入32665元。”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
  发展生态产业,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营盘镇以“康养+旅游+民宿”为核心,致力于为都市人群提供“身心双养”的旅居生活方式。
  柞水县阳坡院子入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秦岭花间境林隐温泉酒店等成为高端康养民宿的“新名片”,“柞水十三花”等传统菜系制作技艺成为民宿特色餐饮服务项目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营盘镇积极探索“生态筑基、服务赋能、产教融合、品牌效应”模式,持续推动“朱家湾民宿管家”劳务品牌建设,提升民宿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共有民宿农家乐300多家,带动就业1500多人,镇内年度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5亿元。累计培训民宿服务专业人才300多人次,其中200多人通过劳务输出进入西安、成都等地的高端民宿就业。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