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称,生活剧的植入广告很好做,都是身边需要用到的东西,只要拍的时候弄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观众就不会被雷到,他说:“《金婚2》的植入做得不够好,遭到很多人诟病,这次我们也吸取了经验,把广告植入做得更有意思更巧妙。在观众不反感的前提下,赚取广告费,还能对植入广告这个当下最普遍的现象进行巧妙的调侃。”
新老《编辑部的故事》台词
1.黄海波:没办法,能力
太强,到哪都引发哄抢。众星环绕、中流砥柱,这就是我的位置啊。
2.陈好:我们这种人就是,风动,云动,我不动,淡定。
1.广告:“冬宝,想什么呢?”“想戈玲呢。”
2.牛大姐:我们女人一生总要疯几次,不像男人,永远清醒。
3.余德利:钱这东西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观点
>>倒派
台词没有老版犀利。老版无法超越的是冯小刚(微博)和王朔的编剧水平,加上葛优、侯耀华喜感十足的表演,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生活性和喜剧性,根本无法超越。
动作太夸张,不适应。当年的冷面幽默没有了。表情动作夸张、做作。这个风格我不太喜欢,故事有点枯燥。
演得太夸张,问下现实里会这么说话不?新编辑部成员的语言都变俗了,再没有老编辑部的犀利深刻。
>>挺派
老的东西就是老了,尤其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东西,《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虽然听大人们说,怎么怎么好看,但是我们年轻人再回头去看,却怎么也看不下去。没办法,这是时代的代沟。新老版本可以去比较,但《编辑部的故事》是反映时事的系列剧,以前谈的有意思的话题,到了今天实在没有兴趣去理解,所以老版《编辑部的故事》,实在看不下去。
《新编辑部故事》是属于新时代的东西,无论从构想,还是演员,都很吸引人的眼球,就是一部重口味的喜剧。从语言,表情,都很夸张,富有特色,开头有些平淡,期待后面养肥的剧情慢慢出现,一定每集必看。
微观
@赵格羽:《新编辑部故事》的演员表演的确有些夸张,这本来是一部无厘头喜剧,何须用传统的正剧去要求?《娘要嫁人》《甄嬛传》展现的是人物命运,而《新编辑部故事》则是在嬉笑怒骂中演绎人生。看看《新编辑部故事》,跟着剧中人物笑一笑,笑完洗洗睡。这年头,能让人乐一乐,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
@微笑掩盖忧伤:《新编辑部故事》推荐理由:一部电视剧,就算故事演员什么都不知道,就冲着导演是郑晓龙,也一定要看。他的名字就代表了“靠谱”二字。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开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多年后郑晓龙选择拍续集,恐怕也来自于观众的怀旧情结。
@杨波:今天一大早起来,发现楼下好吵,接着有人敲门,说是《新编辑部故事》剧组来我们小区拍摄,我们家位置最好,上我们家架设机器进行拍摄,主演是陈好、黄海波。节目组还送来了水果,实在太客气了。(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