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社区:豆瓣,时光网
不同于团购与票务电商,卖票并不是电影社区的主营业务,只是其变现的一种手段。如果说票务网站是占据了票源的话,那么社区网站就是聚拢了影迷。社区网站用很长一段的时间积累了精准的用户资源,并且为了形成闭环和价值变现纷纷加入卖票功能,但影院更看重他们的媒体价值。很多观众正是因为社区上的评论去看一部影片的。
相比于豆瓣电影只是整个豆瓣网的一个子站来说,时光网则是一家专注于电影的社区网站。时光网的前身互联影库由马锐拉创立于2004年9月。2006年更名为Mtime时光网。公司现任CEO侯凯文曾任微软公司高级总监、大中华区副总裁等职务。具报道称,时光网最近获得了包括老虎基金在内的千万美金投资。
作为中国版的IMDB(美国的一家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网站),时光网的优势也是在于其专业性。海量的电影数据库(超过8.5万部,145万影人),专业的影评人都是其吸引用户的关键。如果拿时光与豆瓣对比的话,前者亲民,而后者则更专业。时光与豆瓣的区别在评分体系就能很好的体现。豆瓣的评分满分只有5分,而且在豆瓣上的用户的判断更主观。经常出现1星和5星的情况。而时光网是十分制,并且时光网在音乐、画面等具体细节上也有评分。所以总的来看,时光网的评分相对中立,但没没有豆瓣评论“欢乐”。
目前,社区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影片宣传、线上票务。然而,社区网站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如何将庞大的用户群变现,如何引导他们的用户在站内购票。如果用户在社区内讨论,但在其他网站购票的话,社区网站的努力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了。社区网站相对于其他网站在售票业务上并没有明显优势。所以,各个社区也在尝试进行其他方面收入的探索。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主演吴秀波要做一场影迷见面会。他把这个专场票只在豆瓣电影上出售,18元的票价,几乎在十几分钟之内就一抢而光。据说,吴秀波的经纪公司非常认可这样的定向精准的营销方式,向影院每张票补贴了12元差价。
巨头出没,请注意!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共售出3亿张电影票(其中线上售出16亿元),全年的电影票销售总量则将突破6亿张(粗略估计线上销售将超32亿元)。而且,随着电影院荧幕数的不断增加(目前1.7万块),国内电影票房总额也会持续的增加。由于电子票务利润微薄,各家电子票务网站都将线上售票作为其吸引用户的一种手段。电子售票网站的在整个电影产业位置类似于旅游OTA(携程等)在产业链上的价值,不仅销售电影票,并且为制片公司(尤其是国内公司)提供营销渠道。
虽然市场的增长促进了电子票务网站的发展。但同时也吸引了巨头们的注意。面对对电影票务这块儿市场,BAT巨头们也都想分一杯羹。7月份发布的百度地图加入了电影购票业务;淘宝则推出了淘宝电影继续搭建生活平台,吸引了包括格瓦拉、网票网、时光网等票务网站加入;而腾讯也推出了QQ电影票。结合微信5.0来抢占电影票务市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会从PC端像更符合用户场景的移动端转移。用户在移动端上购买票务的比例也由去年的25%增长到今年的50%.想要在电影票务上赚到钱,不但要便宜,更要结合用户习惯的变化而变化。
相比而言,巨头们在上述方面上的能力和资源要远远超过普通网站。线上电影票可能还是巨头们的天下。(龙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