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品头论足

外媒看春晚:海外明星更多带来“商业效应”

外媒看春晚:明星的商业效应

2014-02-12 16:30:17

  香港《大公报》说,春晚已过而立之年。从1983年2月12日那个晚上开始,春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它的任何一处细微之变都牵动亿万观众的视线。不过,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人们的利益和兴趣变得多元化,选择的自由不断扩张。与此同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家一起看春晚的记忆也逐渐被打破,春晚在电视上“割据的领地”,逐渐被其他综艺节目蚕食,公众对春晚的评价呈现着鱼龙混杂的景观。观众吐槽春晚已成常态,但不管怎样,你看与不看,春晚就在那里,不早不晚。时间的积淀让其成为一种“新年俗”。

  新加坡“亚洲新闻网”评论文章指出,法国“国宝级”影星苏菲·玛索和韩国人气明星李敏镐受邀参加中国马年春晚,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邀请海外明星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春晚,本身并没有错,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受众对海外名人效应特别“感冒”。应该看到,相比于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海外明星上春晚更多带来的是“商业效应”。

  《今日美国》观察说,中国春节前夕的“开门大戏”,就是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而在这场盛宴中就传递出了中国来年的新基调,正如歌曲中所唱,民众希望在春节来临之后,“能够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以为‘超级碗’很大?见识一下中国的春晚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月6日以此为题称,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年度总决赛“超级碗”有1.1亿观众,你以为这个数字很大吗?还有6倍于它的。中国国家电视台称,7亿多人收看了历时近5个小时的春晚。在社交媒体上,春节也让“超级碗”相形见绌。尽管网民在一分钟内发出38.16万条“超级碗”推特信息创下纪录,这却难与中国网民春节通过QQ在一分钟内发出327万条信息相比。

  法新社2月6日说,每年的央视春晚是中国的一大传统,自从1983年首届春晚以来,每年除夕中国人都会聚在一起观看歌舞和幽默小品等节目。今年春晚上,一名15岁的小姑娘在现场直播中转了4小时的圈,象征着时间推移和季节变换。这事在网上引发争议,有人批评这种表演“残酷”。这名演员自己则表示,这种转圈表演就好像打坐一样,是一种修行。

  美国quartz网站称,有迹象显示,中国电视观众对春晚感觉不如往年印象深刻。曾几何时,春晚名句和笑话都会成为流行语,但如今春晚正在失去文化和商业两方面的重要性。(环球时报)

 

  • 相关阅读
  • “东莞扫黄风波”的思考:文明底线不容亵渎

      文明底线不容亵渎(人民论坛)  ——“东莞扫黄风波”的思考  钟新文  这几天来,东莞扫黄引发的舆论波澜,与扫黄本身一样令人关注。其中,有一些论调令人惊诧莫名:认为卖淫活动是&ldq...

    时间:02-14
  • 居住证制度,只是看上去很美

      2月12日,《南方都市报》刊登长篇报道反省不少地方为何不出台居住证制度,甚至有专家直接指出“全面逐步推行居住证制度最大阻力在地方。”这样表态的潜意识是说,居住证制度是个好东西,如果能够推行,...

    时间:02-13
  • 评论:《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何这么红?

      《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走红,像极了前几年同样在春晚舞台上唱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两首歌的共同特点是歌词朴素,旋律简单,但是它们最本质的共同点,是唱出了亲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也唤起了我们对亲情最温...

    时间:02-12
  • 2014春晚:改变从10%开始 热点多、接地气

      从冯小刚被确认为今年春晚导演一刻开始,马年春晚就含着“改变”二字出生了。尽管面对人们的期待,他多次说过,自己对春晚的改变最多只有10%,而在看完春晚后,吐槽者似乎并未给他留面子,但是公平而论...

    时间:02-12
  • 新派韩剧崛起:“星星”风靡亚洲的吸睛法则

      "初雪,怎能没有炸鸡和啤酒?”这是近日华语社交媒体上的热点对白,如果你还不知道出处,就彻底out了。这是出自韩星全智贤和金秀贤主演的SBS水木剧《来自星星的你》,该剧已在亚洲俘获大量疯狂女粉丝,范冰...

    时间:02-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