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安徽黄山:茶叶品质有提升 “小小绿叶”变致富“金叶子”

2022-03-28 20:2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3月28日电(刘鸿鹤)万物吐翠,茶园飘香。清明节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已经开始采摘,受立春后低温雨雪天气影响,2022年黄山毛峰开采时间比2021年推迟一周左右,但品质有所提升,鲜叶价格也较去年提升10%—15%左右,茶农们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小小绿叶”也成为了当地茶农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在徽州区富溪乡的茶园里,处处生机盎然。黄山毛峰长势喜人,茶农们背着小茶篓穿梭在茶垄之间,只见他们手指上下翻飞,一颗颗嫩绿的茶叶鲜叶就“飞”入了茶篓里。“现在茶叶的价钱比较好,都两百多块钱一斤。”黄山市徽州区茶农谢跃娟一边采茶一边介绍说,“我们清晨四五点就起来上山去采,一天采得少的也有五六百块钱,采得多的有一千多块钱。”

航拍徽州区富溪乡茶园。 刘鸿鹤 摄

  据了解,徽州区是黄山毛峰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全区拥有5.2万亩茶园,其中80%位于海拔600米左右的山上。这里群山环抱,幽谷清泉,空气湿润,常年云雾缭绕,生态环境极佳,茶园土壤含有丰富有机物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滋味醇甘、香气如兰独特韵味的茶叶。

  “今年整个茶叶生产势头比较好,气候非常适宜,没有倒春寒,整个产量预计比往年要提高20%左右。”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桂利权说

  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全面推行“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持续加强茶园投入品监管和病虫草害监测预报,全区茶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山毛峰的质量呈阶梯式提升,茶农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茶农们正在采摘黄山毛峰鲜叶。 刘鸿鹤 摄

  据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谢裕大初制加工厂厂长郑康介绍,2022年,黄山毛峰总体产量较去年略有提升,而且在采摘人员方面,较去年相比也稍微充足一点,鲜叶总体价格提升在15%左右,最好的鲜叶能收到200多元/斤。

  “这几年,我们通过茶园全域绿色防控工作,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为民服务中心主任宣超说,“今年预计茶叶的总产量将达到740吨,茶叶的总产值将突破800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将达到1万元以上。”

  据介绍,黄山市现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6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规上企业9家。2021年,该市茶叶产量4.3万吨、一产产值43亿元,全年综合产值180亿元。出口茶叶5.9万吨,出口值16.5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加6.4%和2.5%,出口量占安徽省的87%、全国的11%。(完)

  • 相关阅读
  • 明星签名产品真假难辨 专家建议压实平台责任遏制乱象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原本是一场关于中国足球发展的讨论,却在无意中抛出了球星假签名这一“大瓜”。  近日,在喜剧演员巩汉林晒出自己收藏的国足“黄金一代”签名足球时,被网友发现前国足门将“区楚良”...

    时间:03-29
  • 广东出台《行动方案》 激励市场主体稳增长

      日前,广东正式出台《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32条扶助政策激励市场主体稳增长。  2021年,广东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一,全部工业增加值贡献率...

    时间:03-29
  • 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平稳有序

      本报记者 姚进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跨境双向投融资保持活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达382亿美元。2022年,跨境双向投资有望保持合理有序、总...

    时间:03-29
  • 数字技术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 权威专家表示:中国应积极参与规则制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宇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全球物流成本上升、集装箱一箱难求,海外港口拥堵等问题时有发生,给全球物流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国...

    时间:03-29
  • 因地制宜发展林草中药材

      本报记者 黄俊毅  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益尝试。我国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形势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健康推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林草中药材“一...

    时间:03-29
  • 多家公募REITs试点机构表态:做好扩募准备 积极筛选优质资产

      本报记者 昌校宇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证监会3月18日官网消息称,正在指导...

    时间:03-29
  • 中资房企252天在港零上市背后:地产行业信用遭担忧

      本报记者 李正  见习记者 袁传玺  距离三巽集团2021年7月19日登陆港交所,已过去252天,之后再没有中资房企赴港闯关成功。  放眼全球资本市场,中资房企似乎尤其热衷港股。  “赴港上市可以打通中国香港...

    时间:03-29
  • 年内169家上市公司实施175次股权激励 医药生物公司数量最多

      本报记者 邢萌  3月28日,福光股份发布的股权激励进展公告显示,公司向80名激励对象授予114.98万股限制性股票。  事实上,股权激励已成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公告日计算...

    时间:03-29
  • 多地首轮集中供地开启 “南热北冷”现象延续

      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大幕拉开。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杭州、南京、金华、宁波、天津等地披露首批集中供应地块。从供应情况看,土地市场“南热北冷”的现象仍在延续。其中,天津明显缩减了供地规模,福...

    时间:03-29
  • 疫情下中小企业现状:短期停工冲击尚可控 成本上升客户流失令人忧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唐维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深圳因遭受疫情冲击,全市经历了一场“疫情阻击战”,截至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在本波疫情期间,深圳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不小...

    时间:03-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