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每平米4万元的别墅地下室内,老倪专门辟出50平的空间,其中橡木定制的吧台、实木整体酒窖、意大利进口真皮沙发、恒温酒柜、通风设施一应俱全,墙上甚至挂有一副年代久远的国画,以舒缓地下室压抑的氛围……
这是记者近日在沪上宁波籍一位红酒藏家处所见到的一幕。相对其不菲的造价,这间私人酒窖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其中如熟睡的婴儿般平躺着的价值不菲的一瓶瓶法国顶级红酒。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近年来伴随着红酒文化的普及,国内的红酒消费群体日趋壮大,当尝到顶级红酒投资“造富”的甜头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红酒市场“淘金”。
三年翻三番红酒市场潜力巨大
“这里每一瓶红酒都有故事,是我十几年来从全球各地网罗来的成果。”老倪告诉记者,“最疯狂的一次,我空运了一箱红酒回来,当时光是缴税就花费几十万元。”
他一边从恒温酒柜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瓶红酒,“瞧这瓶身上凸起的‘五箭族徽’,是2003年份出产的正牌拉菲(ChateurLafitieRothschild),两年前女儿从法国买来不过1000欧,现在折合人民币要3万多了。”
“这还不算什么,82年的拉菲近一两年价格已经被推高了90%以上。”老倪随后从吧台里找出一个拉菲专用的深蓝色礼盒,打开可见考究的蓝丝绒里嵌有开酒的全套装备,还有一个铝制的认证标签,仿佛都在验证着它的贵族出身,看得在场人士不禁啧啧称赞。
据老倪透露,他最初只是托朋友出国时捎两瓶,满足在国内商务应酬的需要,后来发现隔几年价格居然就能翻番,于是决定定期购入用作资产配置。
像老倪这样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香港某专业红酒投资咨询机构负责人称,近几年来,该公司服务的大陆客户数量接近翻番,大部分来自东部沿海省份,且以上海、北京居多。
“我们的客户群是2%至3%的金字塔顶端客户。”上述人士称。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从广东海关进口的葡萄酒总量已突破1000万升大关,达到1378.4万升,比2007年增长1.1倍;进口价值达到8080.9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2.6倍,预计2010年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将达到120万吨左右。
“全球红葡萄酒呈个位数增长时,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却能达到20%,这一数字的确惊人。”香港国际葡萄酒中心 (IWC)专家SimonTam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投机推动顶级红酒一周一个价
老倪表示,近年来他的投资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一味看重年份久远和价格昂贵,时间长了摸到门道以后,我把采购的目标放在近几年出产的红酒上,性价比更高、升值潜力大。”
红酒投资巨大的造富效应,从2000年份后出产的正牌拉菲走势可见一斑,但其中蕴藏的投机因素也不容忽略。
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份的正牌拉菲,被认为是2000年以后最好的年份,目前的报价高达5万港币一瓶,而就在6个星期以前,售价仅为2.5万港元。
SimonTam表示,紧随其后的2005年份拉菲,目前较2009年同期的价格涨了50%至60%;2003年份拉菲目前每瓶介于3万至4万之间;2008年份的拉菲目前单价介于2.5万元至3万元之间,而一年前的最低价格只不过八、九千,一年时间就翻了两番。
对此,SimonTam解释说,“红酒的价格与气候和产量两大因素直接挂钩,好的年份的红酒可遇而不可求,一经发掘,在财富增值效应和身份象征的双重作用下,市场会疯狂地追捧,价格平均每周就翻新一次。”
对比上述不同年份的红酒价格不难发现,不同红酒的价格同期涨幅各不相同,年份先后的拉菲价格也出现倒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