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关注早期发行低面额券种
“投资国库券跟投资人民币一样,越是早期的品种越有价值,1990年以后的国库券数量比较大,收藏的意义并不太大。” 白沙古玩城三勤堂徐老板建议投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新品相的国库券。
卢伯雄认为,对一些涉市不久的普通爱好者来说,继续追逐价格很高的高面额券种有一定的风险,可关注一些早期发行的低面额券种,比如:1982年发行的1元面额券(挖煤机图案)。在我国发行的所有国库券中,唯有1982年才发行过1元券,故显得尤为珍贵。1983年发行的5元面额券(炼油厂图案)和1984年发行的10元面额券(葛洲坝图案),这些面值较小的国库券品种,印刷非常精美,且目前存世量也不多,现全品相的1元券市价为40多元,1983年5元券市价不到30元,1984年10元券市价也仅售50多元,属国库券中价廉物美品种,其后市显现出较高的升值潜力,现在可说是集藏爱好者逢低吸纳的绝好时机。
每周小讲堂
国库券的历史渊源
国库券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本世纪初。在民国早期,曾经大量发行国债,而且品种繁杂,除中央及省发行有奖公债、整理公债、金库券、军需库券、国防要塞公债等债券外,还有大量的地方债券。
至民国中期以后,更有名目繁多的救国公债、国防公债、战时公债、同盟胜利公债、统一公债、复兴公债等等,面值从5元、1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至1千元、5千元、1万元、5万元、10万元不等,偿还期限最长达30年。
解放战争时期,各地革命政权也曾发行公债,粤赣湘边纵队就在1948年发行公粮债券15万担,面值分1担、5担两种(当时按谷物定量),偿还期限分夏收秋收两次偿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于1950年发行过“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年后,国家开始发行经济建设公债,面额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等,偿还期限分8年作8次偿还;1955年增发100元面额券,偿还期限分10年作10次偿还;至1959年起,国家停止发行国内公债,并于1968年全部还清公债本息。 1981年后,国家恢复发行国债,面值分1元、5元、50元、100元、1000元、1万元六种;1983年改发面值5元、10元、50元、100元四种;1984年增发1元、1000元面值的;1995年又增发了5000元面额的。
从1981年起至1997年止,共发行了不同面额的凭证式实物型国库券计78种。
互动:如果您家里有什么有趣的收藏品或者想咨询收藏方面的事情,请登录cj.voc联系我们或者加入我们的收藏交流群237304278,一起分享收藏的体会和快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