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深交易所先后表态鼓励通过缩股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这对于已经走到退市悬崖边的B股公司而言,无异于救命的稻草。然而,在政策“绿灯”亮起之后,闽灿坤B、建摩B等停牌公司却集体沉默,由于缺乏执行的制度细则,他们在选择保牌途径时依旧茫然。
一道难做的选择题
8月3日晚间,深交所表态,对于纯B股公司因触发市场指标而非财务指标引发退市的,鼓励通过公司回购、缩股减资,或大股东增持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此后,上交所也表示,将优先安排主动退市公司重新上市。
股价暴跌至0.45港元的闽灿坤B看似退市已成定局,停牌也只是一种挣扎的姿态,不过,交易所的态度让保牌前景峰回路转。这时,原本匆忙停牌、希望“刀下留人”的闽灿坤B,在政策传来利好之后,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当初公司选择停牌,是出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目前重大事项还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公司与深交所一直保持密切的沟通,具体选择哪种方式维护上市地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闽灿坤B证券部工作人员对于保牌计划三缄其口,只不过言辞中已经没有了停牌前的焦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表示,闽灿坤B前期与深交所沟通时,曾提出过几个保牌的方式,一是公司选择退市,然后向交易所提出申请,重新在B股市场挂牌;二是公司实施重组或缩股,恢复交易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进而符合股价高于面值的要求。不过,由于监管部门缺少关于B股市场明确的政策指引,具体操作涉及到敏感的制度规定,导致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指出,鼓励B股公司自愿退市只是交易所的表态,并没有具体的规则条款。就闽灿坤B而言,如果退市之后,再申请上市需要符合B股或A股的上市条件,一季度业绩亏损、未分配利润为负等财务指标将导致恢复上市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即使选择缩股暂时保住了上市地位,但是依然没有解决交易不活跃的问题,仍有股价继续跌至面值的风险。
不仅仅是闽灿坤B,停牌的几家B股公司面临着相似的难题。“交易所的表态像是一道选择题”,建摩B一位高管表示,由于缺少制度规则的指导,通过回购、缩股,或者先退市再上市等方式保牌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该公司目前对于如何解决退市风险没有具体的方案。
“保牌”治标难治本
“缩股不是解决B股退市问题的最佳方式。现在B股市场深层次的问题是,业绩水平不佳和交易不活跃,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设计,简单的缩股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对于看似可以轻松化解退市危机的缩股方案,桂浩明表示反对。
桂浩明指出,缩股虽然可以直接抬高股价,不过在交易不活跃的B股市场,更加容易造成对股价的压力。并且,通过对香港和海外市场的观察,缩股后股价下跌、送转股后股价上涨是普遍的规律。
在交易所的表态中,优先安排主动退市公司重新上市成为热议的话题,投资者提出B股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曲线实现A股上市。一场B股退市风波的悲剧,有望变为峰回路转进入A股怀抱的喜剧。
长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勇表示,B股与A股市场实现接轨的话题已经被炒作了很多年,不过涉及的难题太多,甚至在股权分置改革期间也没能解决。即使有具体的制度出台,选择主动退市的公司也必须符合A股上市条件,外资控股的企业如何解决股权结构问题?一些亏损企业可能退市后连B股市场的上市门槛也无法达标。
除了制度以外,巨大的股价差异也是阻碍B股与A股接轨的难题。8月7日,南玻B发布公告,拟在12个月内回购不超过2亿股B股股份,每股回购价格不高于6港元/股,回购价款总额不超过12亿港币。虽然相对于B股股价,这一回购价已经溢价了13.64%,不过与8.4元的A股股价相比,仍然存在41.67%的折价。股价水平偏低是南玻B出手回购的重要原因,这同样也会成为B股与A股接轨的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