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10月26日文章,星巴克在中国可以把许多现状视为理所当然:众多的人口、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不断上升的收入,还有对美国品牌的强烈渴望——尤其是在消费者已基本融入世界经济的东部沿海。然而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星巴克不应对这两件事想当然:消费者和官方媒体。
中国消费者或许像其美国同行那样也喜欢星巴克。但正如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大中华区负责人唐锐涛所言,中国消费者并未变得“西化”。他们只是越来越现代和国际化,但仍很“中国”。这意味着他们乐意为在公开场合消费的商品大把花钱,但讨厌涨价。这解释了星巴克去年初涨价时在华引发的抗议。
接下来是同样没被“西化”的中国官方媒体。他们越发担心涨价在中国经济中蔓延开来,并将出现像以前那样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威胁。这正是为何官媒极少错过批评涨价企业的机会,当这些企业恰好是外国公司时更是如此。近日的专题报道中,央视称星巴克在华出售的某些产品要比在美英和印度高出50%,令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定价更感焦虑。
尽管星巴克自有其在中国收取高价的理由,但有一件事明确无疑:它不应对中国消费者和中国的官方媒体等闲视之,觉得理所应当。他们是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二重奏”者——任何公司都承担不起相关后果。▲(作者帕诺斯·默多库塔斯,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