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
上周,顺德杏坛在该镇马东村全面启动社区营造项目“永春文化主题村”,这被称作是让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一项新举措。
但综合这几年顺德在马东实施的多项举措来看,这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该项目是顺德在马东探索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这盘棋中落下的最重要一颗棋子。
在笔者看来,这一新型的探索是从2012年开始的,下的第一手棋就是对农村村委会与政府职责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当年底,顺德在马东启动农村“党政分开”试点,区镇两级政府与马东村委会签合同购买211项行政事项服务。实际上,目前顺德各村居已经全面建立村居行政服务站,实现政府行政、村居自治,各项行政事项也都下放到村居。虽然如此,各村居仍需要利用很多自有资源为政府做事,政府与村居之间各自应当承担的职责没有厘清。这对于很多实力不强的村居来说,压力就很重,让不少村民怨言颇深。显然顺德希望通过这一厘清各自职责的举动,对村居与政府在治理当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定位,村居只需做合同范围里的事情,不需要再挤占村居已不多的资源做实际上政府要做的事情。而政府用自己的钱来做事,不仅可以让村民的怨气消失,村居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与质量也提高了。
第二手棋是在马东搭建新型的农村管理体制。去年4月底,顺德首个村级议事监事会在马东成立。监事会季度评议村委会工作,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该委员会将组织召开评议会。此外,凡3万元以上的支出事项和工程建设项目,村委会必须提交监事会会议表决。在最关键的监事会成员筛选上,成员都是长期居住在本地的、对村务能够直接进行考察及实施“干预”的人,他们其中有不少还是村民中的“意见领袖”。目前,顺德村居仍存在村民对于村居委会工作的不信任情况,“意见领袖”长期存在于村居当中,马东主动将其引入监事会,让他们参与到村委会事务中来,既让村里的事情更公开、透明,亦全面提升了村委会的公信力。笔者认为,这一举措拉开了顺德村居自治实现决策、监督与执行有效分离的序幕。
社区营造作为第三手棋,也是顺德对农村治理现代化探索最重要的一招,它的核心就是构建利益共同体,调动农村居民治理积极性,成为治理的主体。什么是社区营造?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此一过程即称为“社区营造”。
马东是“中国永春拳之乡”,它的社区营造基础被当地认为是发展永春文化,马东希望将本村建设为“永春文化主题村”。今后把自己建设成为永春全球培训基地,成为全球永春文化的“朝圣地”。届时,国内外的永春拳爱好者将蜂拥而至,对于马东村经济的带动不言而喻,村民将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一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将成为顺德对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元件”,它的构建将进一步凝聚马东人,将其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去。
基础已经打好,现在顺德要做的是,继续在马东制定具体的、长效的、动态的利益结合机制,引导好村民已凝聚的这股力。在让其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同时,通过这一机制,让村民的行为主动与项目运行相挂钩,最终达到村民彼此之间以及村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连系,最终实现一荣共荣、一损共损,幸福和谐村居将不再是难题。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这些先进经验,顺德不能“藏着掖着”,尽快推广,让全区村居乃至全省、全国都享受到改革成果方是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