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我国罕见病救治缺法缺钱缺药

我国罕见病救治缺法缺钱缺药

2014-09-12 09:06: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28岁的安生(化名)一边手机刷着“冰桶挑战”的微博,一边在上海新华医院排着长队等着医生叫号,和其他成年人不同,他挂小儿内分泌科不是为了孩子,而是想让医生给他看看身体是否还“正常”。与他脸上的那份淡然不同,陪在旁边的母亲显得十分紧张和憔悴。

    主治医生告诉记者,安生得了一种叫做“戈谢病”的罕见病,全上海只有5例。患者到现在还没有决定接受治疗是因为一旦开始就要终身用药,也意味着这个家庭一年将背负高达两三百万元的药费。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罕见病总患病例数虽然约有1600多万,但全球6000多种罕见病,也只有1%有有效治疗方案。由于罕见病未被列入医保范畴,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尽快推进罕见病立法,将罕见病纳入医保范畴,成立罕见病基金,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模式,缓解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付费问题,推进罕见病事业健康发展。

    罕见病难诊断确诊了又不敢治

    所谓罕见病,就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又称“孤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0.65‰至1‰间的疾病或病变。在中国,据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建议,罕见病定义为患病率低于50万分之一的疾病。

    “因为偶然性一次胯骨疼得很厉害,很久也没好,就决定去查一查。结果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检查,跑了好几个医院,中间曾一度被误诊是癌症。”安生告诉记者,直到去年年底,也就是刚和妻子度完蜜月回来,才知道自己得了一种很罕见的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科主任顾学范说,“戈谢病”是一种由基因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可能祖祖辈辈都不会得,而后代会出现抽筋、脾脏肿大、出血、骨折等症状,被“误诊”不能说是医生技术不精湛,而是很多医生可能一辈子都没遇见过,所以很难辨别和确诊。

    “目前这种病的有效疗法是酶替代治疗,即每两周到医院进行一次输液(注射用伊米苷酶,商品名‘思而赞’),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骨折、脾脏肿大,对病人的生活和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安生的主治医生张惠文说。

    据了解,得这个疾病的人是因为体内缺少一种酶,阻断了代谢的通路,用药治疗就像“扫马路”一样,垃圾不扫就会越积越多,扫了路就通畅些。但这个病从发现开始就要持续性地一辈子用药,一旦停了症状就会加重。一般成年人一年的药费高达200万元至300万元,即便是医保能支付一部分,患者每年还需承担余下的近40万元,而且都要提前先垫付再报销。

    “父母很着急,也试了很多偏方,为了宽慰他们,有时候我都不知道吃下去的是什么。花生皮补血还算靠谱,但血小板再升也达不到正常指标”,安生很无奈地说,现在病情还不算很严重,去医院打个针都要按半个小时棉签,很怕以后会骨折,就没法照顾他怀孕3个多月的妻子。据了解,上海的5名患者中,除一个符合入组条件做临床试验外,其余4人目前都没有选择继续治疗。

    日子还要继续,为了使身体尽量保持稳定,安生放弃了之前的创业,回归到作息稳定的上班族,家里也尽量避之不谈,而他一有空就会去儿童医院做志愿者,目前还和朋友一起琢磨一个A PP,希望能为躺在暖箱里宝宝的父母,一解相思之苦。

    罕见病面临“三缺口”

    我国罕见病救治发展比较缓慢,主要面临三个困境:缺法、缺钱、缺药。

    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日本已经具有全面性的法规或是行动方案,加拿大、俄罗斯、巴西等也有了区域性的政策。其中美国在1983年通过了著名的《孤儿药法案》,在此之前,美国仅有10种罕见病药物被研发出来,到了2012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登记的罕见病药物已达400多种。

    相比之下,我国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呼吁罕见病的立法,但至今尚未列入全国人大立法的启动程序。

    另外,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罕见病防治研究的经费逐年递增,近5年已占1986年至2012年的80%,但是资助力度仅为美国十分之一。四大类的43种罕见病中近一半未获得资助,而12种代谢疾病中,仅3种获得支持。

    “如果政府能全额解决费用,当然是最好的。”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定国表示,世界上罕见病的救助也是多元化的:一种是依靠专项基金,政府买单,一种是依靠保险,包括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有一种是依靠社会团体。“据我们了解,有些省市试点多部门筹资来一起解决费用问题,目前看来是可行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药,很多“孤儿药”都是进口的,而且都很贵。一位医药人士分析道,一方面是国外药品研发上市完全遵循了市场供需规律,而且医疗保险比较健全可以做支撑,另一方面是国内并非没有“孤儿药”,只是缺乏政策支持,企业无利可图,慢慢退出了市场。

    以上海医药集团的一款治疗尿崩症的药物“尿崩停”为例,注射剂零售价为90多元,一年大概卖1.5万-2万支,但是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30万支,而鼻吸入剂3年只卖了300支。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楼定波表示,国内原本就不多的“孤儿药”生产企业在批号到期后往往选择了终止生产,上药目前这个药也是亏本在做,而且工艺又很复杂,只是面对那些上门求药的患者,一直不忍心关掉生产线,大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攻克罕见病还需众人拾柴

    在全球刮起“冰桶挑战”风潮之前,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渐冻人”(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但伴随着一次次接力,大家还间接知晓了“瓷娃娃”、“蜘蛛人”、“月亮孩子”等种类繁多的罕见病。

    专家建议,为进一步社会对罕见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药费问题,推进罕见病事业健康发展,要从政府、科研、企业、医务、慈善等多方面一起共同努力。

    华东政法大学练育强博士表示,首先要立法,给罕见病下定义,然后可以采取美国的做法,即几个部门共同协作管理的思路,这样才能将罕见病的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而为了有效协调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有必要在此基础设置一个共同的平台,来具体落实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还可设立罕见病及药物审议委员会,因为一旦认定为罕见病及罕见病药物,就必然涉及到政府以及相关组织的资金资助问题,需要包括政府机关、医药、法学专家、药物生产企业、其他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讨论。

    另外,一些医药企业呼吁,希望对制药企业研发“孤儿药”能给予适当的激励措施,包括优先审批、税收优惠等。最重要的是,在要求企业提供“孤儿药”的同时,还得设计好合理消化药物的通道,因为罕见病药物的原料采集、提取和生产过程很不容易,不宜浪费。

  • 相关阅读
  • 长沙市落户便利了 楼市且行且期待

    根据8月份正式公示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为1000万人,城镇人口为8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1%,长沙...

    时间:09-12
  • 中投公司更换两高管 金融"国家队"人事调整呼应改革

    在农行的公告之前,吉林当地媒体曾报道称,中央决定调蒋超良出任吉林省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并提名为吉林省省长的候选人。...

    时间:09-12
  • 八成上市公司获补助 钢贸危机映衬传统产业困境

    据报道,在公布2014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88.1%的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助,部分公司所获政府补助甚至远远高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共有2235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半年报中披露收到政府补助,合计收到政府补助高达322 .63亿元,收到补助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公布半年报公司数量的88.1%。...

    时间:09-12
  • 楼市下行各地松绑 "首付贷"应运而生解刚需人群近忧

    据悉,搜狐焦点首付贷主要为解决刚需人群的首付之忧,在目前优惠期内,其一年期的贷款年利率仅为6.5%。...

    时间:09-12
  • 生活服务业下半年有望营改增 建筑房地产金融或加入

    记者从财税部门获悉,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积极研究包括生活服务业在内的相关行业的“营改增”试点方案。...

    时间:09-12
  • 浙江温州查获一批涉嫌使用问题油生产的台湾食品

    记者从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温州检验检疫局查获一批涉嫌使用问题油生产的台湾食品,分别是味王牌王子面、红烧牛腩和盛香珍牌香瓜子。...

    时间:09-12
  • 污水变清了 沉淀污泥成掘金富矿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也同步大幅增加。...

    时间:09-12
  • 万科拓展全渠道营销 链家门店将变其售楼处

    9月11日,北京万科宣布与链家达成战略合作,并推出“OC闭环”商业模式,将从寻访、定制、服务三个方面入手,打造线上房源查询平台,成立线下签约中心...

    时间:09-12
  • 世界经济增长因何一慢再慢

    安倍政府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日元大幅度贬值,也未增强实体经济和提升竞争力,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4年7月27日发表文章认为,日本投资不振、出口乏力,“安倍经济学”神话已经破灭。...

    时间:09-12
  • 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经济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和金融不稳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日发布的《2014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说,全球经济仍未找到一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和金融体系持续不稳定。贸发会议认为,打破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状态需要的不是新的金融泡沫,而是通过实际工资提高和收入分配更加平等来实现总需求增长。...

    时间:09-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