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评论:舆论监督不是要把蓝翔“灭”了

评论:舆论监督不是要把蓝翔“灭”了

2014-10-27 09:1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蓝翔最近处于舆论的风暴漩涡中。诚如其创始人荣兰祥所称,“学校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遭受这么多质疑”,对此,他甚至自创了一个词“灭风”——“就是灭死你”——来形容此轮质疑下蓝翔所受重创。

    这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荣兰祥先生,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舆论的猛烈质疑,不能因舆论的质疑而对办学灰心丧气——如果本人确实坚持教育理想,外界的质疑,是难以轻易动摇这一理想的——反过来,应该从质疑中寻找对办学的合理建议,改变办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让这次“舆论风暴”变为学校办学的“头脑风暴”。

    事实上,在现实中,能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办学关系的学校还不多,有不少学校就对舆论的批评和质疑,十分反感和抗拒,所谓“防火防盗防记者”,认为舆论监督就是要出学校的丑,要把某人“搞倒”。包括一些985高校、211高校也是如此态度,就不要说民办的职业学校了。

    作为对受教育者负责的学校,是不应该怕舆论监督的,哪怕出现丑闻。曝光丑闻,不是让学校出丑,下不了台,而是帮助学校消除丑闻,完善办学。在全世界范围内,任何学校都可能出现丑闻,出现丑闻不可怕,关键在于处理丑闻的态度,国内学校总希望堵住丑闻曝光,而国外学校则坦然面对丑闻,从制度建设上防患丑闻继续发生,这就从舆论监督中获得进步。

    包括这次,蓝翔也确实从中发现自己办学的不足与问题,认为还有百分之五六十的事情需要做,而媒体报道的打人丑闻,也值得学校检讨管理制度。对于一所办学30年的学校来说,要成就为百年名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行走的路上遭遇挫折、风浪是极为正常的。荣兰祥说: “对学校最近的事情,有的学生不理解,社会上有些人也不理解”,那么,就应该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沟通机制来消除这些不解,而不是抱怨媒体的报道,“制造”了不理解,从根本上说,这还是由于学校办学不透明所造成的。

    另一方面则是舆论的监督,要理性、客观,不能以“灭”了一所学校为出发点。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尤其如此——公办学校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很难被舆论“灭”掉,本来地位低、形象不佳的民办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平等、包容的舆论环境,没有理性的舆论环境,确实是我国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自身不坚强的学校,就在“舆论风暴”中一蹶不振,受教育者不信任、招生极为困难,真的被“灭”掉了。

    笔者多年前,就曾撰文指出,我国民办学校、职业学校面临不平等的舆论环境,一旦民办学校出事,舆论就幸灾乐祸无限放大,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也隔岸观火,包括眼下也是如此,民办学校曝出丑闻,有的教育部门,就回应称这是民办学校,好像这和政府无关一样。

    这并不是说,舆论就不要报道民办学校、职业学校的问题,而应该秉持客观、公正,像蓝翔丑闻,应分清是举办者的家事、个人丑闻,还是学校办学的丑闻,前者属于法律问题的,应该由司法机关调查、处理,后者属于违规办学的,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查处,属于办学理念不一致的,则可以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有舆论质疑蓝翔喊出“高工资体面就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口号太功利,这完全不了解职业教育本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混淆了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还有蓝翔“叫板”清华,笔者也不认为有什么大问题,我国不是要在各个层次各种类型都办出一流学校吗?在美国,能上哈佛大学的,放弃哈佛选择烹饪学校的人,并不鲜见。看不起职业学校,认为职业学校就不能办出一流,恰是我国社会的最大问题。用这种错误的观念去嘲讽、打压民办职业学校,最终灭掉的不是一所学校,而是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蓝翔事件,给学校和媒体,都提出课题,学校应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样才能减少学校办学缺失制度保障的风险,也把学校应对舆论危机,纳入制度化管理;舆论则要学会把握教育规律,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我国学校的改革探索,真正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相关阅读
  • 国企改革要解决好3个问题

    当前,国企改革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出资人具体的定位应是管资本,同时推进改革、调整结构、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三是尽快启动国企领导人员的管理体制改革。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国资国企改革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时间:10-27
  • “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吸引69万人次医务人员参加

    记者吴佳佳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日前结束的2014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周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400余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9300余万元。为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日前组织开展了义诊周活动。...

    时间:10-27
  • 沈阳:大物流撑起大市场 形成"三大圈层"发展格局

    记者孙潜彤报道:辽宁沈阳市规划的七大物流集中发展区纷纷结出硕果,全市开展物流业务的各类企业已达3100余户。位于沈阳北部的法库县正在建设“北粮南运”大通道物流园区。...

    时间:10-27
  • 广东行政经费缺口由财政兜底

    今年,广东省通过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为企业减轻负担15.44亿元,2015年全年预计可减负23.16亿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广东省今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15.44亿元,2015年全年预计可减负23.16亿元。...

    时间:10-27
  •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启动 加快跨省经济区建设

    广东、广西积极破除行政壁垒,加快建设省际合作园区,并以此探索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新路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只是粤桂两省积极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加快探索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间:10-27
  • 中国基建企业享誉加勒比地区

    由上海建工集团设计和承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加勒比地区标志性建筑。这条道路是牙买加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也是加勒比地区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预计整条公路将于2016年1月27日全线贯通。...

    时间:10-27
  • 旅行社收客量同比上涨1倍 故宫APEC期间将正常开放

    昨天,记者从全市各大旅行社了解到,目前APEC期间的出游产品基本售罄,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客量普遍上涨一倍以上,而一些南方国内长线产品增长量甚至同比增长近十倍。...

    时间:10-27
  •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财政将重点支持公交智能化

    昨天,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王婴透露,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后财政还需对地铁运营补贴50%,对公交运营补贴70%。王婴说,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后,财政将重点支持和保障主管部门及有关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时间:10-27
  • 美国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正接近收入极端不平等程度

    ”  硅谷作为美国经济的最大亮点,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活力,街头的乞讨声则反映出美国社会的一个困境。位于纽约的“民主”智库专家艾米·特劳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不平等的加剧折射出美国体制的弊端。...

    时间:10-27
  • 盲目追求最新科技产品:别掉进“消费主义”陷阱

    生活在这个科技涌动的时代,一切事物仿佛都以一种风驰电掣的速度后退,电子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尤其如此。对于科技产品的拥有和享受,伴随时代大潮起伏波动,人们纵然享受别样的旖旎风光,但终究只是一种挥霍金钱的时髦消费行为。...

    时间:10-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