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国企“一把手”贪腐当除 “依法治企”如何破题

国企“一把手”贪腐当除 “依法治企”如何破题

2014-10-27 09:1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世所瞩目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成为中国大力推进法治进程的主题词。可以预见的是,对国有企业而言,“依法治企”成为呼之欲出的重大改革命题和紧迫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称,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保护体制与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以法治思维构筑法治防线,遏制国企贪腐,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依法治企”如何破题?如何遏制国企“一把手”贪腐?国企反腐有着怎样的路径?

    国企“一把手”贪腐当除

    随着国企反腐力度加大,一些国企“一把手”纷纷落马。刘俊海认为,一些国有企业的腐败大案、要案、窝案的发生并非偶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国有企业治理的制度漏洞,其中折射出的法律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

    北京大学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分析说,国有企业最明显的特点是,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国有企业既不是完全的公共组织,也不是纯粹的私人组织,它介于两者之间。国企高管是‘红顶商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准官员”。

    王春晖把国企“一把手”权力滥用的职务犯罪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贪利性职务犯罪,即利用职权牟取不法经济利益的犯罪,如贪污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等;二是擅权性职务犯罪,即滥用职权,危害国企正常管理职能的犯罪,滥用职权罪等;三是失职性职务犯罪,即在职务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利益损失的犯罪,如玩忽职守罪等。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腐败问题多出现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结合处。“因此治理具有双重组织属性的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必须要依靠法治的力量。”王春晖说,“许多央企的‘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过大权力的结果必定导致滥用和贪腐,要从法律层面规范‘一把手’的权力。”

    为此,王春晖建议,国家对央企的管理应当立法,尤其要规范“一把手”的权力、责任、义务以及报酬,权责利相统一、相匹配。

    隐性私分国有资产罪当戒

    日前,国资委最新公布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对中央企业2013年度监督检查情况,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存在违反薪酬管理规定超标发放薪酬、福利或实施不规范的股权激励,设置“账外账”、“小金库”,以及违规出资为自然人公司担保、拆借资金以及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等违纪违规问题。

    当前,国企改革风起云涌,混和所有制、改制、重组、并购在积极推进,其中也暗含着诸多法律风险,成为诱发国有企业腐败的高发地带,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违规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和窝案性质,甚至导致滑入犯罪深渊。

    山东省某市曾审结一起国企负责人私分国有资产罪窝案,涉案金额几百万元,该案6名罪犯均系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案件缘起为该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改制过程中,公司法定代表人盛某安排工程管理人员及财务管理人员将结余的278万元工程款首先放入“小金库”,其后,用来处理呆账坏账。

    本案被检察机关公诉,在被告席上,对于私设“小金库”、“处理呆坏账”的初衷,身为财务经理的傅某某表述为“当时我们觉得这样的处理虽然不规范,但是,没有谋取任何个人利益”,“当时这样处理没有觉得哪里不好,没想到违法犯罪,我一直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经审理,此案中,盛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其余人均适用缓刑。

    实际上,这种“企业高管无意识犯罪”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普遍性,特别是国有企业集体私分国有资产案件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且呈现上升趋势。

    王春晖分析,从私分国有资产的手段上看,这种犯罪行为具有普遍共享性。“都是以职工福利、股东补贴、奖金、岗位工资、考核奖等名义私分给全体职工,有的甚至无需任何名义,直接登记造册,将公款私分给职工。特别是在当前的国企改制中,一些国有企业利用企业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不配套的漏洞,从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将国有资产大肆截留、隐瞒、转移、变卖存入账外账,进而用于集体私分”。

    “这一犯罪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是一种严重损公肥私的腐败行为,法律应加大对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处罚力度。”王春晖说。

    依法治企当撬动国企深水区改革

    依法治企如何破题?国企改革有着怎样的反腐路径?

    对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某些国企暴露出来的产权关系不清晰、责任不明确、资产封闭凝固化、经营机制僵化、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言以蔽之:“国企的制度缺陷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

    王春晖认为,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地位模糊和缺位,股东代表、董事会以及主管部门都不是企业真正的所有者,导致企业在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缺乏法治的刚性约束。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而这恰恰又是国有企业最缺乏的思想意识。”王春晖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无论上市与否,股权结构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股权构成相对单一,国有股权占据绝对控制地位,且一股独大现象极为严重,无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王春晖认为,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由于多方出资,新增民营资本投资或技术引入,有利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增加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王春晖说,“更核心的是,由于多方出资,董事会的成分多样化,从而政府的行政干预就会减少,董事会的独立就会扩大。而多元的投资主体,各个投资主体都关心公司的发展前景,因此,便于公司扩展业务,开拓市场。”

    “国企产生腐败的制度缺陷只有通过制度的完善才能弥补。”李锦强调说,国企改革的关键是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治理。如改善国企股权结构,引进民间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健全董事会制度,提高透明度,完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等等。

    对于国企监管,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认为,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全体公民,对于国企的监督机制和监督力度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他建议“全国人大应该代表公民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转让、出售进行监督”。

  • 相关阅读
  • 国企改革要解决好3个问题

    当前,国企改革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出资人具体的定位应是管资本,同时推进改革、调整结构、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三是尽快启动国企领导人员的管理体制改革。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国资国企改革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时间:10-27
  • “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吸引69万人次医务人员参加

    记者吴佳佳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日前结束的2014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周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400余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9300余万元。为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日前组织开展了义诊周活动。...

    时间:10-27
  • 沈阳:大物流撑起大市场 形成"三大圈层"发展格局

    记者孙潜彤报道:辽宁沈阳市规划的七大物流集中发展区纷纷结出硕果,全市开展物流业务的各类企业已达3100余户。位于沈阳北部的法库县正在建设“北粮南运”大通道物流园区。...

    时间:10-27
  • 广东行政经费缺口由财政兜底

    今年,广东省通过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为企业减轻负担15.44亿元,2015年全年预计可减负23.16亿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广东省今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15.44亿元,2015年全年预计可减负23.16亿元。...

    时间:10-27
  •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启动 加快跨省经济区建设

    广东、广西积极破除行政壁垒,加快建设省际合作园区,并以此探索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新路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只是粤桂两省积极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加快探索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间:10-27
  • 中国基建企业享誉加勒比地区

    由上海建工集团设计和承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加勒比地区标志性建筑。这条道路是牙买加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也是加勒比地区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预计整条公路将于2016年1月27日全线贯通。...

    时间:10-27
  • 旅行社收客量同比上涨1倍 故宫APEC期间将正常开放

    昨天,记者从全市各大旅行社了解到,目前APEC期间的出游产品基本售罄,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客量普遍上涨一倍以上,而一些南方国内长线产品增长量甚至同比增长近十倍。...

    时间:10-27
  •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财政将重点支持公交智能化

    昨天,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王婴透露,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后财政还需对地铁运营补贴50%,对公交运营补贴70%。王婴说,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后,财政将重点支持和保障主管部门及有关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时间:10-27
  • 美国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正接近收入极端不平等程度

    ”  硅谷作为美国经济的最大亮点,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活力,街头的乞讨声则反映出美国社会的一个困境。位于纽约的“民主”智库专家艾米·特劳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不平等的加剧折射出美国体制的弊端。...

    时间:10-27
  • 盲目追求最新科技产品:别掉进“消费主义”陷阱

    生活在这个科技涌动的时代,一切事物仿佛都以一种风驰电掣的速度后退,电子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尤其如此。对于科技产品的拥有和享受,伴随时代大潮起伏波动,人们纵然享受别样的旖旎风光,但终究只是一种挥霍金钱的时髦消费行为。...

    时间:10-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