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恒盛地产官网,一条“恒盛·欧洲公馆项目胜利竣工”的消息显示:项目自2009年开盘完成12.38亿元的销售额,但按之前的工程进度无法实现年底交房,销售额无法计入年度业绩。而2010年,却是集团上市后见证业绩的关键一年, 因此董事局果断下达决策,加班加点历经80昼夜,终于通过电梯、水质、消防、室内空气质量、节能等系列验收,并在12月20日拿到竣工验收备案表,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底交房任务。
在冷市到来、品质愈显竞争力的背景下,当初为眼前业绩的“冒进”之举,或为其长远发展结下苦果。记者了解到,北京恒盛波尔多·小镇艺墅,自限购以来推出的612套房源,截至目前去化率仅29.7%。集团业绩方面,2011年房地产销售额133.2亿元,同比增幅由89.1%回落至5.1%。
日前,包括恒盛地产在内的七家房企又被标普点名,原因是这些房企将面临大量海外债务和信托贷款到期,加上销售执行较差,流动性表现疲弱,未来再融资风险将更大。标准普尔副董事陆枫表示,在债务集中到期及再融资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财务状况疲弱的房企今年可能面临生存考验。
销售不振、资金紧张的境遇下,屡次出现的质量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曾经投下资金就能生钱的时代已过去了,如今的市场之下,房企想要生存还是要靠产品品质说话。”北京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副总对记者表示,对频频曝出质量问题的房企而言,必须要有所反思、去除浮躁,才能最终确保生存。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