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经济增长放缓、高端白酒价格和销售受挫的环境下,第三季度只有茅台大幅上调出厂价,包括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等竞争对手均未跟进。而在习酒60周年纪念大会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曾表示,在“十二五”规划中茅台产量计划达到4.2万吨,集团争取实现500亿元的收入。
而在“大上量”的指标压力背后,茅台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产品提价、挤压经销商利润、渠道重塑等方面,同时,茅台不惜跟同行“打嘴仗”也要抢占国酒商标,产品质量反倒好像变得不重要。
财经作家、整合营销专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者韦三水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抛弃“国酒”商标背后的意义,茅台作为白酒业的领军企业,基本面没有做到位,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是应该被“一票否决”的。而“国酒”商标代表的企业,应当是有责任有作为的,尽管白酒业的现实情况并不如意,但茅台还是应遵从“行业本质论”,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