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保存一年两个月的钢丝,这是我国第二起方便面吃出钢丝事件。
2011年10月5日晚,吃出的钢丝。
钢丝长度约5厘米。
本网讯 (方立)12月18日,记者第36次拨打珠海市华丰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咸阳市华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服务热线,均因复杂的语言接转或无人接听而结束。至此,记者2011年10月5日晚9时从华丰农家酸菜牛肉方便面中吃出5厘米钢丝,险些划伤咽喉的事件,维权一年两个月无果。
去年国庆假期,记者食用华丰方便面不幸遭遇上述险情,立即保留、拍摄当时的证物。收假后一个月间,记者10多次联系与珠海授权公司和咸阳生产厂家,最终商州销售代理来访,态度很好,确认钢丝系生产线过油筛脱落,但说赔偿只能换几包方便面,且说明此事是个意外,非产品质量问题。记者不解已被食品危难异物轻伤害,还不是质量问题,说明厂家没有诚恳,要求来人转达顾客对赔偿几包方便面处理方案的异议,请经营企业直接与顾客对话。记者等待两个月没有任何消息,销售代理电话也打不通。此后的一年间,记者时不时拨打珠海和咸阳经营者的热线电话,一次都没打通。据悉,这是全国方便面吃出钢丝的第二起事件。第一起是2010年2月21日安阳县安丰乡一顾客在白象方便面中吃出长1.5厘米的钢丝,一个多月获得维权赔偿。可惜,一年多了,这起被记者误打误撞的维权事件竟无结果,“顾客是上帝”,看来“上帝”也无奈。但是,维权将会坚持,期待还将延续。
“上帝”不该只是传说
本网讯 (方立)上帝本来就是一个传说。中西方虽然对上帝有不同的解释,但传说中总体认为上帝是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超自然的最高的神,是无所不能的。
“上帝”只是一个传说。把上帝神话于人们心中之后,一条极具创意的口号“顾客就是上帝”赢得了市场,于是,经营者就争相为自己服务对象“封帝”,比如“消费者是上帝”,这样人们就从共有的角色——“消费者”,一跃成为“上帝”。
“消费者是上帝”本意是经营者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消费者,“上帝”便大方地快乐消费。这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互利的状态,不知什么时候这种状态出现了状况,个别唯利是图的生产经营者制造假冒产品、制定霸王条款、危害健康安全、恶意经营欺诈,无端地伤害他们的“上帝”,侵害着消费者的权益,让“上帝”无奈地成为一个传说。
“上帝”不该只是一个传说。1993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的一部法律。该法调整的对象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和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
这部法律经过近20年的施行,的确使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保护,但实践和执行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生产经营者对“消法”的漠视,一但出现产品和服务问题,先找借口,再行拖延,直到“上帝”精疲力竭主动放弃,要不怎么会出现本报11月1日6版《一位农民15年的坎坷维权路》的报道,以及本版所报的《吃出钢丝维权一年无果》等事实。二是消费者取证意识弱,比如发票、音像资料,从而导致维权证据不力,案件不了了之。三是消协等机构人力少、维权程序复杂,维权成本大、难度大。四是消费者明知维权有难度、怕麻烦,主动放弃权益。
如此看来传说中无所不能的上帝,在充当了经营者的“上帝”之后,就真的只是一个传说。近年来,一些利欲熏心的生产经营者敢冒违法乱纪之风险,生产销售假冒劣质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我们不知道什么敢吃?什么敢用?即便如此经营者还貌似尊敬地打出“消费者就是上帝”的口号,其实,我们掏钱时是“上帝”,维权时就是百姓了。
“上帝”不再只是一个传说。既然有了保护“上帝”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帝”不该只是个传说。刚刚召开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其实质,在生产、经营、消费环节中,建立良性机制。那么,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优质产品、诚信优质服务应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创造优越的经营、服务环境;质检、维权部门,应当主动出击,秉公执法,在处理与生命安全相关案件中,严管重罚,乃至倾家荡产、绳之以法;消费者也要培养维权习惯和意识,不能利小而弃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只有产销、消费、监管三个环节协力,造好了、管好了、用好了,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经济秩序,才能为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使“上帝”不再是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