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在预先付款定制成套货品时,尽量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大品牌,发生所定制的商品停产,商家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案例七
热水器安装有问题 漏水一年才察觉
高先生2010年11月在商场购买了一台热水器,售后服务来人安装,将热水器泄压阀的外接塑料小管,放进地漏下水管内。2011年12月,高先生发现水表不停旋转,才得知热水器泄压阀小管不断出水,漏水量为每小时69升。最后,在市消协调解下,商场补偿高先生2700元水费。
点评:消费者应多比较品牌,多了解使用常识,以免厂商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借口,为不合格产品开脱责任。
案例八
买的全牛皮鞋 原来还有PU材质
2011年3月,王女士在一家商场花700多元购买一双牛皮靴子,三包卡上也注明为全牛皮。可等到冬天穿上后,才发现靴子是牛皮和PU合成的。王女士要求退货,但商场以所购靴子已超过三包期,且该品牌靴子在商场已撤柜为由,不予处理。最后经消协协商,商场退货。
点评:在购买反季商品时,消费者应进行认真检查,避免下一个季节使用商品时才发现问题,那样往往已超过商品的三包期,容易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案例九
保健食品功效强 骗你服用没商量
马先生患有脑梗和糖尿病,2012年7月听一家公司保健品讲座,宣传该公司生产的保健品可降“三高”,交1万元可以连续三年服用该保健品。如果服用两个月无效,全额退款。治病心切的马先生当场交了1万元,两个月后去医院检查,却发现血脂、血糖等指标反而升高了。经协调商家最终退还马先生9000元。
点评:保健品不是药物,对治疗疾病最多是辅助作用。消费者对自身的病痛,应听从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建议。
案例十
货物名称不实填 不良后果自承担
2012年2月,张先生从绍兴快递工艺品到西安,并保价5000元。收货时,因为外包装损坏,工艺品一侧龙骨断裂,因此拒绝签收。物流公司认为,张先生发货时,未注明托运的是工艺品,而写的是木板,属于票物不符。经调解,物流公司最终赔偿1300元。
点评:消费者在托运货物时,填写单据要详细,包括具体的品名、数量、价值。对贵重物品或易碎物品最好保价。(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