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的资质从何而来?马小非说,同仁堂的业务员拿资质去谈生意时,他拿过来复印的,“出货凭据的公章是自己刻的,送货前由家人盖章。”
询问税票问题,马小非一皱眉,“正规同仁堂的税票不好弄,但弄到以后,售价至少提高60%”。
运药
长途汽车站接货 直接送往医院
5月27日9时30分,丽泽桥汽车站附近天桥下,马小非和合伙人李刚停车。从亳州至北京的长途客车于几小时前到站。
一名中年女子推着平板车从提货处出来,车上放着三个大编织袋。平板车推至天桥下,马小非付托运费,中年女子离开。
打开编织袋,里面是包装好的“同仁堂”中药,分类扎成一捆捆,标注药名有透骨草、生黄花、茯苓、枸杞等。
一般的出货流程是:医院下订单,他打电话给亳州家人,让后方连夜包装,通过长途汽车或物流向北京发货。“我们跟汽车站人熟,货就装在客车货厢里。”马小非说。两三天后,包装好的“同仁堂”中药送至医院。
除非结账或对货,一般情况下,马小非不出面接货,在车站门口雇一辆面包车,告知送货地点,司机直接拉过去。
贩药
假“同仁堂”流入医保定点医院
5月27日10时,为证明销售实力,马小非拉着一车“同仁堂”中药驶离汽车站,径直去北京华仁医院送货,记者随同前往。
华仁医院位于朝阳区垂杨柳中街,是一级甲等医院、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朝阳区大病医疗定点医院。
半小时后,京NHIN88停在华仁医院中药房门口。中药房与华仁医院大楼一路之隔,是间低矮平房。
马小非拎着两包捆扎好的药进到中药房,“送货来了”,跟医生熟络打着招呼。一名医生从外面拿着对货单,他开始跟两名医生对货,但并未结款。
“都是月结,我们生意往来两年多了。”马小非解释。
这次货重约二百斤,总价9000多元钱,有透骨草、生黄花、茯苓和枸杞等中药。
药房内,马小非的同伴李刚直接把部分中药倒进药盒。
“后备厢还有些货,我这就往其他门诊送。”午饭后,马小非驾车离开。他说,除了华仁医院,他还为北京的5家医院、门诊送货。
药价
供货价是医院售价三分之一
华仁医院中医门诊患者多,用药量大,是马小非的大客户,“多则一周送货两次,少则半月三次,每月总送货量七八百公斤。”
他出具一份5月25日的出货凭据,上面显示着出货数量、批发价和零售价。
经调查对比:
白芍,马小非报价40元/公斤,华仁医院和北京同仁堂售价都是100元/公斤;
胖大海,马小非报批发价152元/公斤,同仁堂售价620元/公斤;
枸杞,马小非报价50元/公斤,华仁医院150元/公斤,而同仁堂约为390元/公斤。
马小非说,他能给客户两份出货单,一份私下结账单,另一份是给药监部门查的。
马小非的合作伙伴李刚算了一笔账,每个月,他们向北京多个医疗机构供货,价值20多万元,毛利是10%,除去包装、运输等成本,大概能赚7%——约2万元。
李刚说,大医院难进,他们的目标客户是中小医院和诊所,“谈业务时我们就拿着这些同仁堂资质。”为维持业务关系,逢年过节都要给医院送礼。
核实
同仁堂:药商资质全是假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通知中,第十三条规定,医院应建立健全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须依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