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中山)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经济稳中有升。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和各种社会矛盾中,北京市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北京经济平稳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昨天,市发改委委员李素芳介绍了相关情况。
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发展的成绩单上,“稳”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增速稳。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比一季度的7.1%提高0.1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4个和1.1个百分点;三是产业支撑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四是预期稳,本市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依然处于50%以上的温和扩张区间;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105.9,比上季度提高3.3个点。五是物价稳。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2%,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是就业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35%的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3%。总的来看,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速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水平相比是合理的,与发展质量和资源支撑条件是相匹配的,与主动调整升级的战略要求是相符的,与全国总体经济走势是一致的。
在一系列枯燥的数字背后,北京市民通过全社会经济发展而获得实惠,以及北京经济发展的后劲儿更加引人关注。李素芳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六个特点: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调整升级;更加注重动力活力培育;更加注重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治理;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当前,首都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稳增长’的过程,更表现为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动力提升的过程以及惠及民生的过程。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我们更注重长远,主动调整,轻装上阵,积蓄力量,提高持久耐力和发展协调性,而不是短跑冲刺,计较一时得失;我们要辩证观察、综合施策,注重进退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发挥首都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素芳说,今年下半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统筹做好“进退增减”的大文章,一手抓好改革创新、稳定增长、提质增效、城市管理、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增与进”,一手抓好产业疏解、大气污染防治、人口规模调控等方面的“退与减”,继续谋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J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