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种地动辄就要几十万元,贷款的事到现在还没头绪呢。”日前,河南省杞县柿园乡祥瑞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团结很无奈。迟迟不愿放贷的杞县农村信用社亦有苦衷:除了贷款人的抵押物较少,还有蔬菜种植业易受自然灾害与销售难影响,属于成本较高、风险也较高的产业。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放贷难”,似两股绳结成死结,斩不断又解不开,制约着农民致富和农信社的自身发展。
今年来,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是国家宏观调控重点扶持的领域。近日国办印发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如何破解“贷款难”与“放贷难”两难并存?记者在河南进行了深入采访。
农民“贷款难”:
找不到担保和质押,民间信贷仍是融资主渠道
近日,记者来到杞县柿园乡黄庄村。祥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只有十来个大棚还种着蔬菜,余下的基本闲置。“不是不想种,确实没钱再投,一个棚就需要投入近10万元。”张团结说。
2011年,他联合几户村民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建了几十个蔬菜大棚。本想以此带领社员致富,没想到连生活都陷入了困境。
张团结实在想不出别的门路,只能再去银行碰碰运气。他拿上营业执照和土地流转承包协议书,再次前往杞县农村信用社柿园乡营业部。
“你这不能质押贷款,只能走信用贷款,具体额度要看最后的审批,每户一般不超过9万元。”农信社信贷员建议张团结找几个有偿还能力的担保人,或者提供财产担保,如此贷款额度才能提高。
“我家新建的房子虽然值20多万,却不能抵押。银行让找人担保,经济条件好的亲戚朋友已经借遍了,剩下条件不好的又不符合担保条件。”张团结告诉记者,再退一步讲,即使信用贷款审批通过,几万元资金也是杯水车薪。
记者从杞县工商局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该县已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社1692家。张团结贷款遭遇的种种“难”,是农户融资难的一个缩影。
“有的合作社自身运营不规范,没有健全的财务数据,金融机构的顾虑可以理解。”郑州中牟县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峰告诉记者,目前社员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民间借贷。
农信社“放贷难”:
历史包袱重,体制机制不顺,法规不配套
农民抱怨“贷款难”,农村信用社也有苦衷。“‘两难’局面的出现,把板子完全打在农信社身上,确实有点冤。”河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鲁轶认为,农信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担负着重要社会责任。
据了解,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回报率偏低,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撤销农村网点。而背着沉重包袱的农信社则继续扩大网点规模,拓宽支农领域。
“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信社历史包袱较重,不良贷款不能剥离,只能靠自身化解;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控体系薄弱、经营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等突出问题。”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社理事长董金泉告诉记者。
“比如代理发放各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必须直接支付到每个农户的账户上。每个乡农信社打印存折的成本就要3万元,全省2000多个乡,不算人力成本,不算正常营业受到冲击、业务发展受阻的损失,仅直接成本就需要6000万元,是赔本赚吆喝。”鲁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农信社只能在本县域内经营,这是体制机制决定的。如改制为农商行就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发展业务,从而增强综合实力、降低经营风险、消化不良资产。”鲁轶总结说,“两难”并存真正的症结在于两点:一个是抵押物不够,另一个就是风险的转移机制没有形成。
正在筹备成立农商行的中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丁继红说,由于相关金融法规不配套,政策在落实中仍面临诸多难题。如对于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承包土地收益权等用于抵押,国家政策支持,但担保法明确提出,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物权法也延续了这一规定。
“两难”之结如何解:
盘活农村资产,健全农业保险,推进农信社改革
“农信社的定位、股份制改革等问题,还缺少顶层设计。”在鲁轶看来,解决“两难”并存只能不断探索、持续改革,在创新中不断完善。
“要解决农民‘贷款难’,首先得解决抵押物不够的问题。国家尽快配套相关金融法规,加快农村土地确权,从农村房屋、果园、山林、大型农机具等有形资源资产入手,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变‘无效资产’为‘有价资产’。”丁继红说,同时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解决农业生产风险高的问题。
“要解决农信社‘放贷难’,就要支持农信社在政策、服务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解决农信社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河南省142家农信社中已有30家改制为农商行,坚持改制不改姓,改名不改向。”省农村信用联社办公室副主任吴鹏告诉记者,改制只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化解历史包袱,增资扩股和优化股权结构,有效增加县域资金的供应,增强经营活力。
伊川县农商行董事长康凤立介绍,为扶持伊川县特色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各项贷款余额86亿元,占全县金融市场份额的68%。
“国家也可以在成本上给予涉农贷款更多的支持,比如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涉农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董金泉表示。
“农村信用社在条件成熟时宜及时构建统一法人农村商业银行,真正构建符合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求的内在机制。”丁继红建议,只有切实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持续完善内控体系,才能防范各种风险、提升运行效率。(任胜利)
- 相关阅读
-
我国旅游逆差将突破千亿美元人均花费超1千美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22日预测,今年国庆节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有望创下4.8亿人次、2700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而出境游增幅将大幅领跑入境游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2014年我国出入境旅游贸易逆...
-
华润电力原总裁王玉军被刑拘累计七名高管遭查
王玉军 华润电力9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王玉军,因涉嫌受贿及贪污,被江苏省镇江市检察院刑事拘留。 王玉军辞去一切职务 华润电力公告称,王玉军已辞去执行董事兼总裁,于9月22日...
-
银行证实"首套房标准放松"传言多地政府已执行
房贷政策演变 2007年9月的政策是:“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
-
国庆节当天373家公园免费
原标题:国庆节当天373家公园免费 昨日,北京植物园,游客在菊花组成的“蝴蝶”前留影。9月25日至10月25日,北京植物园第6届北京菊花文化节将在北京植物园拉开帷幕。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国庆小长假即将来临...
-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化解产能
原标题: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化解产能 “上游制造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内光伏应用的政策,但整体供过于求局面未有太大改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川告诉《经济参考报》...
-
“首套房”认定标准松动
原标题:“首套房”认定标准松动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楼市僵持了数月后,首套房认定标准开始出现松动。9月22日,记者从福州市政府网站看到,福州发布最新房地产政策指出,购房人偿清购房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
-
发改委力推数十项价改项目
原标题:发改委力推数十项价改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文步高22日透露,《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已印发试点地区,价格监测工作也于9月1日起正式启动,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即将公布。据《经济参考...
-
化解产能过剩遭地方政府“怠工”
原标题:化解产能过剩遭地方政府“怠工” 化解过剩产能在一些地区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赴东、中、西部十余省份采访发现,在中央政府主导的新一轮产能过剩化解政策出台后,各地因产能分...
-
棉花目标价格的市场回归
原标题:棉花目标价格的市场回归 当前,新疆吐鲁番地区已全面开始收购棉花。今年收购棉花与往年有些不同,新疆多地关于棉花价格的监测力度加大,这是为了保障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