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华尔街日报》援引数位机构经济学家的话称,数据“震惊”、“令人意外”、“中国经济迅速丧失动力”。也有国际投行的分析报告认为,目前趋势一旦确立,或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歧途。从这一观点出发,悲观者往往建议决策者应加大政策刺激力度。
中国经济过去多年超预期增长,投资者和舆论对经济表现高于预期已习以为常,而对低于预期则经验不足,容易反应过度。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日趋庞大,增速逐步放缓原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目前看,已经习惯了长期高增长的投资者、分析师、观察家、媒体舆论要完全适应“新常态”仍需时间。
而对中国决策者来说,要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则需坚持“政策定力”,不因短期波动而轻易改变经济已进入“换挡期”的基本判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再次强调了“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强调只要就业充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属合理区间。
和过于悲观的心态相比,过于乐观者的“一厢情愿”心态同样危险,尤其是认定经济回落没有风险,为推进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宏观政策只能紧不能松。这种观念来自于对“四万亿”的反思,但也矫枉过正地将一切支持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都贴上“刺激”标签,并视为对改革的背离,也易误入歧途。
宏观政策调控不可能是“单行道”,对宏观经济进行适度的“双向”调控,是确保改革目标得以完成的根本保证。不走“强刺激”的老路、中国经济“向改革要动力”,并不意味彻底放弃促进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合理政策工具。事实上,中国决策层的“定向调控”措施已效果初现。
环视全球,在经济下行压力过大之际出台稳增长的政策和推进中长期改革并不冲突。美国经济复苏强劲,但美联储仍在执行超低利率政策;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欧洲也正执行刺激经济的“负利率”政策。
改革是中长期任务,而宏观调控则要关注经济的短期波动,两者的周期并不完全匹配。因此,认为只要推进改革,中国就应回避提高增速的宏观政策的观点,也有将短长两种不同周期混谈之嫌。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际,既不应过度悲观导致丧失“政策定力”,也不应过度乐观导致宏观调控“自废武功”;既应对经济增速区间有更大宽容度,也应对宏观政策调整有更强理解力。
- 相关阅读
-
多家银行否认中钢巨额贷款逾期
原标题:多家银行否认中钢巨额贷款逾期 京华时报讯(记者高晨马文婷)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钢集团欠贷涉9家银行,包括中行200亿元、交行150亿元、民生75亿元、工行20亿元等共780亿元,不过中钢集团方面否认此事。...
-
清华大学报告:中国养老资产不足或陷“银发贫困”
原标题:清华大学报告:中国养老资产不足或陷“银发贫困” 2014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暨“中国银发经济时代”论坛25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2010年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劳动人口因为养老资产...
-
微软CEO回应反垄断调查称创造价值过程难一帆风顺
原标题:微软CEO回应反垄断调查 称创造价值过程难一帆风顺 昨天,微软新任CEO纳德拉正式开始了上任以来的首次访华之旅。在昨天中午清华大学“破与立”论坛上,除了与清华学子分享对微软、创新、人生等话题的看法...
-
绿盒王老吉内斗升级同兴药业诉白云山违约索赔
原标题:绿盒王老吉内斗升级 同兴药业诉白云山违约索赔 京华时报讯(记者胡笑红)绿盒王老吉两大股东——广州白云山和同兴药业之间的内斗再度升级。24日晚间广州白云山公告称,双方合资公司王老吉药业的另一大股...
-
外汇局:将严打虚假转口贸易行为
原标题:外汇局:将严打虚假转口贸易行为 青岛港事件发生后,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及此事。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武瑞林2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青岛港贸易融资事件不是单纯的外汇管理问题,不仅...
-
货币政策调整:是“送水”而不是“放水”
原标题:货币政策调整:是“送水”而不是“放水” 近期,中央银行暂停28天正回购,开启14天正回购,降低正回购利率,并对五大国有银行实施5000亿SLF操作。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开始进入一个转变调控方...
-
74只并购基金潜入混合所有制改革
原标题:74只并购基金潜入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这场席卷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并购浪潮中,通过并购基金进行资本运作正成为许多国内上市公司的选择:在引入私人资本、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也拓宽了企...
-
银行多渠道“补血”规模超6000亿
原标题:银行多渠道“补血”规模超6000亿 尽管银行再融资不足为奇,但作为承担“输血”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资金平台,今年银行资本金压力空前。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国债券信息网所披露公告统计发现,截至9月25日,...
-
央企高管薪改重在解决政企不分
原标题:央企高管薪改重在解决政企不分 最近,央企高管薪酬改革连续引发热议。事实上,近10年来,社会以及公众对央企发放巨额薪酬意见很大。主要原因是国企高管既有官员身份,又要求像外资企业那样拿天价薪酬。 ...
-
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应疏堵结合
原标题: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应疏堵结合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流动性趋紧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非法集资吸储、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大幅增加。一批高杠杆、高成本扩张企业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