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论文学与经济的生态关系

论文学与经济的生态关系

2014-12-22 16:00: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 炯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文学的正负面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当然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它使文学艺术通过市场而扩大销售面、接受面,并使作家艺术家得到一定的金钱报 酬,这对于作家艺术家付出艰巨的复杂的劳动,应是公平而合理的,有助于鼓励作家艺术家多创作优秀的作品。上面说到,在古代,当市场经济不发达,文学艺术并 没有成为商品的时候,市场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就比较小。那时,政治权力集中的帝王和贵族世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很大。汉赋的发展跟当时汉武帝赏识 和重用司马相如等便有直接的关系,唐代诗歌的发展跟当时科举制度将诗歌列入考试的范围也有直接关系。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出版机构收归国有, 政治权力干预作家写什么和怎么写,其力度大于市场。及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文学艺术的商品化已归普遍。一方面,我国政治权力对文学艺 术创作不再横加干预;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像看不见的杠杆,却对作家、艺术家写什么和怎么写影响日益扩大,以致许多作品完全受制于市场的需求。什么最赚钱就 写什么,怎么写最能卖钱就怎么写,成为有些作家的信条。暴力和性描写的泛滥,就是跟作家屈就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这种状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说, 决不是正面的能量。引起人们的广泛忧虑,应不为无因。市场的本质之一是惟利是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政府的调控,即政府必须利用手中的杠杆来调节市 场的需求,调节市场的利润,既要使市场有利可图,又要避免暴利,禁止不择手段的惟利是图。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有许多作家仍然坚持自己的精神家园,坚持有 益于人类历史进步的审美创造,而不向金钱权力屈服。因为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塑造民族灵魂负有重大的责任。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作家 艺术家必须不断以自己的作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广大读者和观众通过作品获得更高更先进的思想与艺术的精神境界,因而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维 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的文学社会生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文艺不能沦为市场和金钱的奴隶,既要发展壮大文化产 业,同时又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坚持文学艺术必须提升人们的思想和艺术境界,这是必须予以深入探讨的又一重要的理论课题。

  经济繁荣或衰败对文学的影响

  由于经济是文学发展的必要前提,经济繁荣或衰败必然会对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历史上看,经济繁荣与文艺繁荣并非一定平衡。马克思曾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 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他以希腊神话和莎士比亚戏剧为例,说明特定的艺术形式总与当时的一定条件相联系,并非后代所能复制。他说:“在艺术本身的领 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我国诗歌创作中,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新诗的递嬗,也说明特定诗歌形式总 与当时的众多历史条件相联系,也即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的产物。特定艺术形式的兴衰与文艺整体的兴衰有联系也有区别。文艺盛衰有着多方 面的生态条件,经济并非惟一的因素。但经济繁荣一般总有利于文艺的发展。这也是文学艺术史可证明的。我国历史上,每次王朝换代往往都经历乱极而治的过程。 大乱之后,都要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恢复,政权才能稳定和巩固,文化才能走向繁荣。而文学也就昌盛起来。春秋时代铁器的发明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经济走向繁 荣,诸子百家应运而生,使得学术文化和文学成果累累,孔子得以删定六经,而庄子那样的奇文和屈原的《离骚》《九歌》那样的奇诗才得以问世。汉初到了武帝时 代,经济走向繁荣,才出现了司马迁、司马相如等名家,迎来汉赋和乐府的鼎盛;魏晋时代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才产生“建安文学”的鼎盛。唐初,也经历贞观 之治和开元之治的几十年经济恢复,才出现了文学的“盛唐气象”,产生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宋代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后的经济恢复,五六十年才出现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等大家。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文艺的鼎盛,跟当时经济的发展也分不开。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和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之后出现的文艺大家, 也跟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关系。这说明,经济繁荣对文学发展具有何等的重要性。相反,经济凋敝的时代,文学也往往凋敝。经济对于文学的繁荣虽 非一定成比例,一定平衡,但众多历史事实毕竟表明,自觉地创造经济的发达与繁荣,对于文学的繁荣,正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经 济的恢复与发展,才有可能涌现当时的红色经典创作。而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受到破坏,文艺创作也产生严重的困难,乃至严重荒芜。改革开放新时期 的到来,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才使我国的文艺创作重新走向空前的繁荣。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上述规律性的现象,树立理论的自觉,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文艺与经济 的生态关系,应是极为重要的。

  • 相关阅读
  • 《七个月零四天》:现代京剧里的“两路精神”

    京剧《七个月零四天》剧照 但凡成功的戏剧作品,特别是京剧现代戏,总会蕴含一种深刻的批判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直白地宣示而出,而是用艺术的 ...

    时间:12-22
  • 《自然集》的自然美学

    李少君被称为“自然诗人”,这与他的写作趋于自然性不无关系。他最近出版的诗集就以《自然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命名。在我惯常的认知里,自然总是与山川、河流、乡野相联,而在百年现代化进程...

    时间:12-22
  • 张胜友新作《父亲》:宏大视角的历史抒写

    张胜友的文章,有热度,有灼痛人心的力量。中国文学中有言志派,也有载道派。在千古的岁月里,它们各呈光彩,很难分高下。人们热爱浪漫情怀、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也尊敬写出“三吏”“三别”的杜...

    时间:12-22
  • 新媒体时代剧网融合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2014年暑期,一部根据网络游戏和衍生小 说改编的电视剧《古剑奇谭》在湖南卫视播出后,收视屡创新高:全国网和城市网双网收视第一名,最高收视份额18.35%;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第一,突破 80亿次,刷新了电视...

    时间:12-22
  • 红学研究的新创获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主办的“流动幻象:林同华红学与书画艺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余位学者参加此次会议。林同华是宗白华惟一一名中国美学史专业研究生,是新中国...

    时间:12-22
  • 用正确的文艺理论引领为人民的创作实践

    近日,“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四川省作协召开。会议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四川省作家协会...

    时间:12-22
  • 城市美学站立起来——谈80后女性写作

    如果仅从文学期刊这个传统的文学场来看,80后的“黄金时代”的确到来了。众多刊物近年为他们开设专栏,积极向新人频送“秋波”。他们的记 忆、经验和情感方式也得以慢慢开放,80后的批评队伍、...

    时间:12-22
  • 《纪念白求恩》发表7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刘小兵 通讯员王继荣)21日是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发表75周年。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承办的“纪念毛泽东...

    时间:12-22
  • “给观众最美的享受” 中国文联送欢乐到福州

    本报福州12月21日电(记者高建进)气温10摄氏度的福建省福州市“下雪”了。伴随着魔术师杨小磊变幻出漫天雪花,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20日下午,由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等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

    时间:12-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