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具有颠覆意义”来形容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业带来的改变。它不仅使某一个文化产品的开发、营销和销售方式更加多元,也使整个文化产业迎来了一次新的升级。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将会发生彻底的变革。
分享、体验、联结,这些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相信,互联网和传统文化产业的牵手,将带来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所有这些改变,也将用户体验、内容打造、价值挖掘等放到了更加核心的位置。
关键词:24小时书店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4月8日起试行24小时不打烊,在实体书店普遍生存艰难的时候,这家老牌书店逆势而上,为读者点亮了一盏明灯。
4月22日,李克强总理致信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勉励他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支持三联书店实行24小时不打烊的,除了书店自身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情怀之外,也有政府实实在在的扶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财政部文资办拿出上亿元 资金补贴那些在服务读者方面作出优异成绩的实体书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房租和人工费用不断攀升所导致的书店危机。钱不多,但体现了政府对阅读的重视。随 着全民阅读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读书风气正在由淡转浓。一个人和一个国家一样,不能永远沉溺于感官享受,要有出息就必须在精神上有所 追求。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当深夜的书店里依然坐满手不释卷的读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更有希 望。
关键词:镀金
将出国演出当做一种镀金,似乎已经盛行了很多年,尤其是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简直就成了镀金的 “胜地”,几乎所有的大小文艺院团、各类文艺名人都来过这里。镀金演出基本属于“自娱自乐”,但回国后,人人都自称“进入了主流演出场所”“好评如潮” “座无虚席”“轰动当地”。镀金演出尽管给许多团体和演员的从艺履历罩上了一层光环,提高了身价,但多是自欺欺人,欺蒙了国内舆论和观众,也给出国演出带 来了繁荣的假象。
7月,文化部《关于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的通知》中认为: 近年来,国内一些艺术团组和社会团体以“文 化交流”的名义,自费赴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外著名演展场所或国际组织总部办公场所进行“镀金”性质演展活动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些活动往往采取自付场租、对 外赠票以及组织观众的运作模式,有的甚至动用政府经费,不计成本、不看对象、不讲实效,通过不实报道或炒作来达到捞取名利的目的,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也损害了国家艺术尊严,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通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决阻止各类“镀金”活动。这一 通知在文艺界和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各种形式的出国镀金演出纷纷偃旗息鼓,一些名人还主动站出来从自身说起,寻找镀金演出的根源,也引发了舆论的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