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几个柜子,把分会的材料和大伙儿的书稿分门别类放进去,这样就不用乱糟糟地堆在一起了。”杨书义说,以前,分会在展览会员作品时能拉到一些企业赞助,但“现在拉赞助很困难了”。
在杨书义看来,现在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作家们纷纷外出打工,专心创作的少了;二是下苦功夫打磨的精品减少,难以在市场上存活;三是写出名的作家进了城,就不回来了。
“年青一代,更多专注于网络文学,写网络小说。”刘正权注意到,在经济发展大潮的裹挟之下,乡土作家们逐渐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新一代作家中,扎根乡土、富有泥土味的作品少了,而取悦市场的书多了。
除了钱,乡土作家群的发展还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年青人的文学梦正在稀释。
像陈军那样,家徒四壁仍不放弃写作,坚守20年拿出115万字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少。文学不再是生命中的必需品,作家身份的诱惑力也逐渐弱化。现在,在郢南分会中,40岁以上的作家逐渐成了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