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新着《有梦不觉人生寒》,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版
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 王志艳)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道歉”成为关键词。在木兰研究会的施压下,贾玲为自己在小品中改编花木兰的故事道歉。中道协抨击《道士下山》有损道家形象要求电影停映、陈凯歌道歉。先不论事件中的是与非、名人被消费因素,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文化,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与传统对话,才是背后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著名的传统文化传播学者,于丹带来新书《有梦不觉人生寒》,也带来她的看法,相较于声色俱厉的批判,于丹认为更重要的是建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是可以去重新解读历史的,前提是你真了解它,了解之后才有尊重,尊重之后才有阐发。”
19日下午,周末的北京酷热难当,国家图书馆典籍馆里人头攒动,比原定时间晚了十五分钟,于丹带着惯有的笑容出现在新书沙龙现场,一袭浅色的水墨风格连身长裙应和着活动的氛围。主持人调侃,初读这本书觉得于丹“没有进步”,因为和之前出的“没有区别”,细读之下才感十年间于丹没有改变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淡定,和作为女性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新书沙龙的主题是“我们的十年”,自2006年登上百家讲坛进入公众视野,十年翩然而逝。十年间于丹面对着各种灯光,也接纳了各种“不得已”。对于国学所谓“冷热”的探讨,于丹淡然以对,她不期待这种应流淌于血脉中的学问“过热”或“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