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您的孩子有诗词方面的天分么?
于丹:我不认为诗词是需要天分的,他不像音乐、绘画、数字可能需要天分,喜不喜欢、读不读他每个家庭里都可以有这样一个气氛,这取决于每个家庭有没有这样的熏陶。我常建议父母不要把孩子一个人关起来背多少诗那多无聊,不妨多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读诗,家庭里的话题不经意间都能围绕这个,气氛就起来了。
新华网:请推荐几本比较通俗的国学或传统文化入门读物。
于丹:首先推荐李泽厚《论语精读》,我喜欢李先生那种饱含个人情感温度的对历史的阐述,他的阐述方式很大程度影响到了我。
另外推荐《钱逊讲<论语>》,钱逊先生将散落在不同章节同主题比如谈论“治学”“仁义”“忠勇”的内容联结到一起。站在现代的角度,带着自己的角度和判断去读论语,这对现代读者是很好的选择。
《唐诗三百首》家里还是要必备一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诗本身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还要推荐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是一本谈中国人的英文书,当年在美国的畅销书榜连续两年占据榜首,今天读来仍然趣味盎然。他当年评价美国人过分守时、过分在乎成功,而今天这几乎成了中国人经历的写照。读《苏东坡传》则是看一个中国人一脸浩然气的人格是怎么涵养而成的。
最后推荐陈丹青老师整理的《木心文学回忆录》,木心先生用五年的时间讲了中外的文学史和文化史,陈丹青老师整理得这么有色彩有温度,我常常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来。这也是我带着青年教师做读书会时读的书,我想会有许多人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