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涛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明确提出,“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他的讲话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我作为一名校长,手里多少也掌握着不大不小的权力。严以用权到底该如何落到实处?仔细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严以用权,就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遵守政治规矩。
我是学校主要领导,但我的头顶上悬挂的是令我心生敬畏的权力和约束权力的规矩。校长行使每一项权力,都要符合这个规矩。大到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小到一个具体的人事安排、一个违纪学生的处分、一个工程招标,都要按规则办事,决不能搞“家长制”、一个人说了算。为了保持浓厚的学风,前些年学校在处理违纪学生方面很强势,对一些行为出格、教育转化不明显的学生,常常注销学籍试图“彻底解决”问题。我在调研中发现,这种简单做法实际上是把矛盾推向了社会。现在,我们学校处理违纪学生更为慎重、更为人性化,许多按过去的标准可能注销学籍的,都采取留有余地的办法,比如留校察看,给学生改过的机会。
第二,严以用权,就要树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用权。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我想,这首先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的要求。
依法用权就要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国家关于中小学办学、管理的政策规定,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并保证学校在这个轨道上有序运行。为此,校长在谋划发展、作出决策、制定方案、执行计划、检查工作、考核教师、评价学生等各个环节,都要拿相关的教育法律、政策作为标准来对照衡量。70年校庆时,我们曾出过一本《管理制度汇编》,看似全面,其实还很粗糙,特别是一些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与依法治国方略不能完全适应。最近,我们抓紧完善管理制度,重点从制度的合法性方面重新审视,先后修订完善了《学校章程》、《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办法》、《关于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规定》、《违纪学生处理办法》、《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关于公车管理的规定》等规章制度,较好的限制了学校领导行使权力的随意性,更好的保护了师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严以用权,就要秉持公平正义,不徇私情私利。
公平正义是权力使用的根本标准。领导干部如果仅凭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倾向、有所取舍,其结果必然是有失公允而无以服众。严以用权,就要严格区分公与私的边界。
重点高中比一般学校承担更多更重的工作任务,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过去主要依靠物质利益刺激:过年过节发点福利,加班加点给点补贴,高考揭晓论功行赏......校长一签字财务上就能开支。在外部环境急转弯的当前时期,过去的这些做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管好一所重点高中越来越需要重构公平正义的全新政策环境。诸如教师工作量的平衡、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教职工绩效考核、师德等级认定、评选各类先进、教师职称评定、贫困学生救助等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工作环节,校长都要有很好的宏观掌控,制定出来的制度和政策都要体现规则公平,执行过程中还要保证多拿硬杠杠说话,少一些人为因素干扰。
第四,严以用权,就要廉洁自律,管住自己的亲属。
领导亲属伸手取利是助长腐败风气的重要推手,在落马官员报道中不乏令人痛心的案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管好自己的身边人,常打预防针、架设高压线。”总书记的要求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