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1833年9月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云南嵩明杨林一带(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已刻,昆明等十余县同时地大震,坍塌瓦草房八万三四千间,压毙男妇六千七百余口。午未二时又震,至夜又震数次。八月、九月或三四日或五六日又震十余次。富民等数十州县提举同时亦震,间有损伤房屋人口,……嵩明房屋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尤甚。宜良损伤房屋人口。”(《云南通志》卷22 民国三十八年刊本)
50 1842年6月11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新疆巴里坤附近(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五月初三日卯时,猛然地震,一刻之间,满汉两城、文武大小衙署及兵房、仓库等处,同时被震。其中有全行压塌者,城垣城楼,并商民百姓房屋,率皆塌损歪斜,……。”(伊犁参赞大臣庆昌录副奏摺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
51 1846年8月4日(清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黄海(33.5°N,122.0°E)M7(震中烈度无考)“道光丙午六月十三日。时加寅,江、浙等处地震,屋瓦横飞,居民狂奔,呐喊之声,山鸣谷应。”(《续当湖外志》卷6 光绪元年刊本)
52 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四川西昌、普格间(27.7°N,102.4°E)M71/2(震中烈度Ⅹ)“八月初七日夜,西昌县城内地震。屋宇倒塌,压毙官民,……城内城外及各乡场,除外来客民被压身死者不计外,共计灾户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家,灾民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名口,倒塌居民瓦屋、草房二万六千一百六间,压毙男妇二万六百五十二名口。”(四川总督徐泽醇奏折 道光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53 1867年12月18日(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25.3°N,121.8°E)M7(震中烈度无考)“在基隆,第一次感到震动是在上午九时四十分,延续了三十秒钟。海关前的地面上有一些裂缝。市镇内大部分房屋震塌。有许多人被压在废墟下面。”(《字林西报》(英文)
54 1868年1月4日) 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30.0°N,99.1°E)M71/4(震中烈度Ⅹ)“三月十一日突然地震,后被火灾,……汉番军民喇嘛等约毙一千有奇。惟东面只震四十余里,南西北三面皆震一、二百里,二、三百里不等。震后复火,番民均被压烧过半,纷纷搬移如蚁。”(清·恒 保《公余随笔》卷3 同治刻本)
55 1871年6月(清同治十年五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铁羊年五月)西藏错那、洛扎一带(28.0°N,91.5°E)M71/2(震中烈度Ⅹ)“今年地震灾情严重,房屋全倒,人畜物品亦全埋于地下。宗、寺院、百姓处境悲惨,因此无法支应差务。”(西藏错那宗呈噶厦文(藏文)铁羊年)
56 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乙酉)甘肃武都南(33.2°N,104.7°E)M8(震中烈度Ⅺ)“十二日寅时地大震,南山崩塌,冲压西南城垣数十丈,居民二百余家。城中突起土阜,周二里许。各处山飞石走,地裂水出,杀九千八百八十一人,弥月不息。”(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卷19)
57 1883年10月(清光绪九年九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水羊年九月)西藏普兰(30.2°N,81.2°E)M7(震中烈度Ⅸ)“九月普兰和噶尔通等地遭到空前大地震,宗府、溪卡房屋倒塌,……从噶尔通废墟土石中挖出之粮、物、死牲畜皮等,……”(西藏噶厦批复(藏文) 木猴年八月十二日)
58 1887年12月16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云南石屏(23.7°N,102.5°E)M7(震中烈度Ⅸ+)“冬十一月初二日,石屏地大震,声如雷鸣,自远而2近。城垣崩颓,房屋倾圮过半,压死老幼男妇二千余人。”(光绪《云南通志》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