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是个老字号的饭店。新中国成立后,仿膳饭庄的领导想请一位名人为饭庄题写个店名,他们首先想到了郭沫若。可郭沫若收到他们请求题字的信后认为,自己的字太草,写出来不一定好看,一般群众又不认识,因此建议他们请字写得比较规矩工整的老舍先生题写。老舍二话没说,就给饭庄写了“仿膳”两个大字。店方将其制成一块牌匾,高高地悬挂起来,给饭庄平添了几分高雅和壮观。“文革”风起之后,造反成了时尚,破“四旧”成风,被诬为“美国特务”、“修正主义分子”和“反革命分子”的老舍自然不能留名在人世间了,所以,“仿膳”牌匾下的署名“老舍”两字就被强行挖掉了。
周恩来和老舍有着极其深厚的友谊。他俩从抗战期间相识,然后相交、相知,情谊与日俱增。然而,在那场浩劫中,老舍遭到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投进北京太平湖自杀身亡。周恩来得到此噩耗后曾当着身边工作人员的面跺着脚说:“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社会交代啊!”
1966年国庆节,在天安门上,周恩来见到了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王昆仑是当时北京市唯一未被“罢官”、“夺权”的副市长,是老舍被迫害、挨打的见证人。周恩来就向王昆仑打听老舍的情况,之后又约其到西花厅详谈,终于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但在那个非常时期,周恩来也只能忍住悲痛和愤怒,无法直抒胸臆,公开向人民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他发了话,仿膳饭庄还是很快在“仿膳”牌匾上补上了“老舍”两字的题签。
1975年8月24日,是老舍罹难的九周年。残阳夕照,周恩来又一次在医护人员和身边人员陪同下散步在北海公园。走着走着,周恩来突然停下了脚步,硬生生地站在那里,默默地望着静静的湖水出神。几分钟过后,他突然转过身,问身边人员:“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不知道。”对方一时还不明白他的意思,望着他摇了摇头。
“今天是老舍先生的祭日!”接着,他又问,“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听人说过,很不详细……”
“我知道。”周恩来语气沉稳而又坚定,“让我详细地讲给你听。”之后,周恩来一边望着湖中的粼粼碧波,一边心情沉重地讲述着。
1997年10月,笔者在北京采访老舍夫人胡洁青时,胡老提起周恩来在北海湖畔的事说:“那是总理在跟舍予作最后一次知根知底的交谈。”
《养蜂促农》赠藏胞
周恩来一生有两件比较遗憾的事:一是未能去台湾,二是未能到西藏。但他对台胞、对藏胞一直十分关心,和他们心连心,并且一直不放过去西藏的机会。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他就曾提出率团赴藏,后因高原气候、身体等原因未能成行。
197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周恩来为了圆自己去一趟西藏的梦,再次提出由他率中央代表团进藏。医疗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员就此询问医疗组组长吴阶平大夫,吴阶平作了回答:“总理目前病势很沉,根本适应不了高原缺氧等高山反应。”
周恩来的身边人员对笔者说,如果当时一口回绝他的这么一个美好意愿,他心里肯定很不好受。于是,只好编造说,由于造反派的破坏,西藏机场难以正常起降大型飞机,目前正在抓紧抢修,待修好后再将具体情况汇报。周恩来是个聪明人,人们这么一说,他也就不再坚持了。后来,中央决定由华国锋任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进藏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