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弑父篡位还是合法继位?
大清朝二百多年的江山,有三大历史悬案未解: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继位。前两大悬案尚有脉络可寻,唯独这雍正继位悬案直到今天仍众说纷纭,雍正究竟是弑父篡位还是合法继位?对峙两派都言之凿凿地坚称铁证在手,却谁也驳不倒谁。
从继承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谜,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本来的“康雍干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干盛世”,而在江湖野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蒙骗康熙欺凌弟辈,贪暴嗜杀酷爱抄家,最后被仇家取了项上首级一命归天……这是历史中真实的雍正形象,还是别有用心的一派胡言呢?
民间野史中的“一字之改”
民国初年,有关清朝皇室历史的野史纷出。其中,燕北老人撰写的《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蔡东藩作的《清史演义》、柴萼着的《梵天庐丛录》、孙剑秋所写的《吕四娘演义》、《血滴子》等,将雍正的身世悬谜写得绘声绘色有如亲见。
关于雍正的继位,燕北老人给出了以下三种说法:一是雍正的生父“卫某”把康熙传位十四子的遗诏中的“十”字改为“于”字,因雍正在康熙的十几位皇子中排行第四,改了这关键一字,诏书中的“传位十四子”就成了“传位于四子”了;二、三两种说法都是说,雍正自己进宫窃取遗诏,改的也是这个“十”字,变成“传位于四子”和“传位第四子”了。
燕北老人在《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里揭秘说,雍正的生父不是康熙皇帝,而是一位姓卫的无名下人。故事梗概是,康熙一日见到卫某之妾,爱之,召入宫,却不知卫某之妾此时已怀有身孕,是年六月雍正出生,实际上雍正非康熙之子,而是卫某的儿子。
卫某之妾入侍康熙以后,康熙可能觉得霸占人家妻子有伤人伦过意不去,出于补偿心理将卫某召为御前侍卫,紧随自己左右以示恩宠。在康熙弥留之际,卫某借职务之便偷改了传位诏书,让自己的儿子胤禛(zhen),即后来的雍正捷足先登。
燕北老人又说,“胤禛之母,先私于(年)羹尧,入宫八月,而生世宗。 ”这就令人糊涂了,雍正到底是卫家儿,还是年家儿呢?年羹尧出任四川巡抚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史载,“(年羹尧)当抚川时,年未三十”,可知年羹尧应生在康熙十八年以后,而雍正则生于康熙十七年,后出世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先到人间的人的生父呢?
康熙传位遗诏里的重重玄机
无论是顶雍正一派还是倒雍正一派,无论是官方史料还是小说家言,在雍正继位一事上,首先都是拿康熙的传位遗诏说事。
这份所谓的“康熙遗诏”的汉文原件,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文件所署时间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看似康熙逝世那天写的,而雍正却未当天公布,3天后即十六日才公布遗诏,鸿胪寺官只宣读了满文本,这是完全不符合皇室规矩的。
按大清皇室规定,皇帝传位必须同时公布满文本和汉文本两份遗诏,以便让满汉群臣人所共知,以证明嗣皇继位的合法性。康熙皇帝若选定胤禛(雍正帝)为自己的接班人,怎么可能只留下满文遗诏而不留汉文本遗诏呢?同理,若这两份遗诏都在,雍正怎么可能只读满文本而不读汉文本呢?要知道,当时他的竞争对手皇八子胤祀(si)、皇十四子胤禵(ti)等本就疑心重重,在如此关键时刻,精明过人的雍正怎会为政敌留下这般要命的把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