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古代"高考"阅卷前要糊名易书 允许落榜生查卷

古代"高考"阅卷前要糊名易书

2012-06-20 11:46:06

   高考的阅卷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此时,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该是阅卷的认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这么个心情。位于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科举最大的考试场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阅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阅卷的?

  阅前程序:糊名易书

  与现代一样,可以看成是古代“高考”的乡试,在考试结束后最重要的程序也是阅卷。但古代送给阅卷人员的试卷,并不是考生的原卷,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特殊处理的。

  那时有一套严格的反作弊规定,在阅卷阶段的要求更为严格。现场监考人员在收卷后,首先将卷子交给弥封官,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折叠掩盖起来,用空白纸弥封后,再加盖骑缝章。

  这个程序叫“糊名”,即把包括考生姓名在内的个人信息隐藏起来。现在高考试卷也采取这种方法,不同的是不再用糨糊,而是用订书机直接装订密封。

  “糊名”之后,还有更重要的“易书”。

  易书,就是安排专门人员,将弥封后的试卷如实地重抄一遍。为了防止誊录有误,誊录手每天的工作量均有限定。清代规定,每人每天只能誊写3份试卷。所以,每届考试都需要大量的誊录手。具体人数会根据当届考生的多少来定,多的上千人,少的也要几百人。

  上述整个过程,叫“糊名易书”。这种严防作弊的阅卷方法,出现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其目的当然是防止考生与阅卷人员串通,在试卷上留下记号,或是阅卷人员认出自己熟悉考生的笔迹而作弊。

  工作人员不得携带墨笔入场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如果让誊录手帮助作弊,岂不是很容易么?是的,这事还真的发生过。所以,事实上,当年誊录手并非毛笔字写得漂亮就能担任。

  为了防止誊录手从中做手脚,对誊录程序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本省学宫(指教育机构)的人员要回避,一般担任誊录工作的人员都是临时抽调,具体说,是从各府、州、县的书吏(相当于今秘书一类的公务员)中间抽调。如有顶替冒名入场、代人改篡者,查出后将遭从严治罪。

  还有一项重要规定,就是誊录手不得携带墨笔入场。誊录试卷时,统一使用朱砂红笔,所用的纸张数、墨水颜色均要一致。现在大家看到有的状元卷子是一片红色笔迹,就是这么回事。考生的原始试卷因用黑墨书写,所以称为“墨卷”;而誊录后的卷子,都是用红笔写的,故称为“朱卷”。

  誊写完毕后,还要对读。所谓对读,即今天所说的校对。

  由对读官将墨卷、朱卷一起交给各位对读生校对,校对无误后,由对读官在试卷上盖章(关防)。对于对读生的文化水平的要求,比誊录手要高出许多,所以这个岗位一般都是抽调成绩较好的秀才(生员)来担任。各省每届乡试时使用的对读生一般都在二三百人。人手不够时,便抽调誊录手中水平较高的秀才来担任。实在不够,有时也会找来社会上的穷书生,临时帮忙。

  • 相关阅读
  • 北洋乞丐将军高三升:因名字吉利得袁世凯青睐

      今滨州市驻地的东城区早先叫“北镇”,因紧临大清河北岸而得名,与南岸的蒲台县城(现滨州蒲湖水库)隔河相望,是鲁北滨海一带著名的重镇和水旱码头。1855年黄河决口夺大清河入海至今,这里仍商贾云集、...

    时间:06-20
  • 蒋介石救蒋经国离开苏联:须承认我妻美龄为母

      1930年12月初,宋庆龄在南京拜会蒋介石,讨论国民党抓到的一个叫牛兰(Hilaire Naulen)的状况。波兰人牛兰在被捕之前,从上海主持中国共产党的地区支部,也被认为负责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越南和日本各...

    时间:06-20
  • 潘金莲的3段悲剧爱恋:受害者终变成杀人犯

      北宋徽宗年间,山东清河县的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这潘金莲的出身很苦,父母无考,很可能是极其贫困的家庭因为无力抚养幼女而将她卖入大户人家为奴的。如果潘金莲能平平安安地在大户人家里当一...

    时间:06-20
  • 溥仪自述:为防偷盗和报复赶走紫禁城所有太监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我不懂事的时候情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从我懂事以后就时常听说宫里发生盗案、火警,以及行凶事件。至于烟赌,更是不用说。到我结婚的时候,偷盗已发展到...

    时间:06-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