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说,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可以用8个字概括:健身、健脑、读书、写书。健身排在首位,他说自己有20年网球球龄,游泳最长纪录是5000米。他说,健身的好处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退休后,李岚清对音乐的普及不遗余力。从2005年开始,他在国内各个高校演讲,告诉中国的年轻学生,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能不懂得享受音乐。他甚至用了一个极端的说法:一个现代大学生,如果连肖邦都不知道,不能算高素质的大学生。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行路难》是谁谱写的?是我国‘地质之父’李四光;你知道中国的‘两弹元勋’和‘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曾写过一本科学与音乐艺术的书吗?书名叫《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你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什么业余爱好吗?你别看他像个农民,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他还公开表演过;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是钢琴家,他俩还同台演奏过……”李岚清的讲座,总是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参加。
李岚清的讲座采用了多媒体结合的办法,将钢琴、手提电脑、投影仪、小银幕都用上了,并用字幕、图片、声光等手段进行演示,引人入胜。
退休后这几年,李老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作过类似的讲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成为广大师生崇敬的“音乐爱好者之星。”
正是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很早就萌发了一个愿望:有朝一日,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写一本普及性的书,以期更有利于广大读者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理解。他觉得,在音乐知识传播方面,音乐家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他们写的书比较深奥,普通读者不易看懂,难以引发他们对欧洲经典音乐的兴趣。
第1页:江泽民踏遍五湖四海,谈笑风生 第2页:李鹏勤写日记 第3页:李鹏日记流露理想主义情怀 第4页:朱镕基:京戏、二胡是生活伴侣 第5页:朱镕基成了老戏迷 第6页:李瑞环的政治哲学 第7页:全才领导人李岚清 第8页:李岚清退休前将工作与兴趣相结合
为此,李岚清在多年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在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知识的同时,李岚清注意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仅图片就有上万张,还做了部分笔记。但因为当时工作忙,无暇整理。在离开工作岗位并写完第二本书《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以后,他开始了《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的写作。算下来,完成这一过程历时整整8年。
这部35万字的《李岚清音乐笔谈》,由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几部分组成,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50位欧洲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300年的历史。
在写书的日子里,李岚清一般是凌晨4时左右起床,一直伏案工作到7时,再开始锻炼、吃早餐。他的很多文思就产生于凌晨这一段黄金时间。
李岚清谦虚地说:“我写的只是一本普及音乐的‘小人书’,只想把你们带到音乐殿堂的门口,让你们往里面看一看。如果读者因此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我就非常欣慰了。”更令人感佩的是,他把《李岚清音乐笔谈》和之前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除了音乐,李岚清退休后的一大爱好就是篆刻。他还将篆刻和音乐结合起来,给心目中的“乐仙”莫扎特刻了一方印。约翰·施特劳斯,被世人称为“圆舞曲之王”,他也给这个奥地利音乐家刻了一个“王印”:“圆舞曲之王印”。他是这些音乐家的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