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马其顿是同时代中西方最强盛的两个国家,他们建国的缘由、根基、制度各不相同,尽管都不知彼此的存在,却都为后世留下深邃的影响。在人们的想象中,总有所比较,到底谁会更强大一些,尽管历史不能够倒流,但我们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无限的遐想。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到那时的空间,给二者一个接触的机会,使这遗憾得以弥补。
1. 大秦雄师与马其顿军团
一支奇异的军团让西域诸国恐惧,他们不从事生产,只知道攻城拔寨,杀人掠货,只有在对方缴出沉重的税金与宣誓效忠之后,他们才会考虑放过投降的城邦。
西域诸国盛传的这支厉害的军团仍然继续东进。秦人从抓获的匈奴俘虏嘴里得知了这一消息,并没有感到有多惊奇,经历过统一六国战争的秦兵,又岂会把这支远行军放在眼里,这支军团反而激起了秦军好战的天性,秦军各个摩拳擦掌,不知又会得到多少封赏,于是秦国西征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在一处广阔的草原上,两军对垒,亚历山大的使者来到秦军将领的帐前,使者傲然说道:“我尊奉马其顿帝国的君主、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加沙的胜利者、《萨氏史诗》的作者之命,前来转达至高无上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意旨。你们这些尚未开化的野蛮人,挡住了希腊文明的阳光,命令你们马上回去,转告你们的首领,交出土地和金银,心甘情愿地做我们的奴隶,否则我们的大军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你们的大军,掠夺你们的财宝,杀光你们的族人,且你们永远都得不到亚历山大大帝的宽恕。”在听完翻译的转述后,秦军将领勃然大怒,喝道:“帐前武士,给我将这个狂妄的蛮夷,拖出去斩啦!”谋士连忙劝道:“大人息怒,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啊!”将领说道:“闭嘴,我斩的就是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否则怎么树威?”于是使者被拖了出去,使者骂道:“无知的蛮族,竟然敢杀希腊的使者,众神的怒火定会烧毁你们的国家,你们也必将会被愤怒的闪电劈成碎片……”
亚历山大看到副使带回来装着人头的匣子,气得全身发抖。这些年来,还没有哪个蛮邦敢如此羞辱他,他再也克制不了胸中的怒火:“以众神之王的名义,我定要亲征这个无礼的国家,一定要让他们受到惩罚,从世界上永远消失。”
亚历山大统领的是支久经考验的精锐部队,序列如下:大军的保护人——尊贵的雅典娜;总司令是希腊的伊拉克总督、高加米拉的胜利者、雅典娜的宠儿——亚历山大;第一大军团是马其顿式重装步兵军团,共3.2万人;第二大军团是各路雇佣军团,共4万人;还有第三重骑兵团,共4100人。
重装步兵是为武备重的步兵,最终成为各邦的常规军。不能供养马匹却有足够能力武装自己的公民,须作为重装步兵服役。重装步兵的护具有胸甲、头盔、护胫甲和重圆盾,武器有剑和长刺矛。这套装备十分昂贵,可与现代一辆汽车的价钱相比,而且因质地与样式的不同,价格也有变化。重装步兵以密集队形的方阵作战。
雇佣军一般雇本国以外的人,通常是那些有作战经验的外国人,他们一般作为援军使用,有时执行卫戍任务,但不会用于方阵。雇佣兵也被充作特殊部队,如克里特的弓箭手或罗德斯的投石兵。
骑兵在马其顿崛起前,在希腊军队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其职责只是扰敌和保护重装步兵。自腓力二世掌权后,对骑兵进行了改革,骑兵系从贵族中征募,名为“伙伴”,这暗示着骑兵初为王室骑兵卫队。他们组成一支能够突破敌步兵的重装骑兵。骑兵“伙伴”身穿甲胄,手持长矛,佩有近战挥砍用的剑。到了亚历山大时期,将由“伙伴”组成的精锐部队作为先头部队,但同时也增加了马其顿探兵、来自希腊各邦的骑兵分队、波斯骑射兵与不断增加的东方骑兵。
大军整齐的脚步声传到五十里开外,雄壮的气势足以震憾奥林匹斯山脉。亚历山大指挥若定地开始部署军队,将第二大军团部署于大军的左翼,第一大军团部署于大军的右翼,骑兵队部署于大军的右上角,在两个大军团后方是两群轻装骑兵,成为全军对侧翼攻击的防备。亚历山大想再续光辉,他要亲自率领骑兵队,征服这个使他愤怒的蛮族,他的位置就在全军的最右端。他踌躇满志地认为,今日之后,亚历山大这个名字又将声名远扬,他将在遥远的东方,再复制一场高加米拉之战。
想必任何人看到马其顿军团雄壮的阵容和密密麻麻高举的长矛,都会胆战心惊,可惜今天他们遇错了对手,身经百战的秦军岂能被阵势吓倒!秦军一个个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终于又有可以赚钱的机会啦,上次打麻将输的钱正愁没有着落呢;我的娶老婆钱还没攒够呢,这年头娶个媳妇比买一头牛贵多了;这次回去按军功就可以升官啦,我祖宗八辈才出一个吃皇粮的,容易嘛我!在他们眼中这哪里是什么军团,简直就是一座宝山,等待着他们去开采!亚历山大怎么也没想到,他以及他的军队会成为财富的象征,要是他们早知道,还打什么仗,掠夺什么税金,自己把自己囤积起来,等着卖个好价钱得了。可就在此时,战场的另一边传来雄壮的歌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军的步兵伴随着歌声进入阵列,骑兵也进入了战场。
2.对阵与部署
第一批手持强弩的秦军弩兵站上第一线,其余弩手则在阵型的四周展开,在南、北两翼的第一纵列弩兵分别面向南、北警戒。在步兵军阵的中央,战车兵开始进入设定阵地,配署战车的步兵以五人一组,将手中的戟交给一名士兵保管,其他四人则提着强弩。秦兵有些两人一组,一个人卧坐在地上,抱着一支大弩,一个人背着一个箭筒站在旁边;又有一组人拿出一个像床的东西,看上面的箭,好像也是一个弩。更远处有一团烟尘,那是秦军骑兵。战场上的骑兵分为两支,一支身披轻盈而精致的鱼鳞铠,也许是为了表示自己有先祖般的豪气,秦骑兵拒绝戴上头盔,虽然头盔是骑兵的制式装备。骑兵们腰佩短而锋利的佩剑,手持劲弓。只有军旗的护兵仍提着笨重的长戟。另一支骑兵仿佛无目标地向远方驰去。
亚历山大惊讶地看着眼前这支兴奋过度模样的秦军,感觉实力一般。亚历山大冷笑着对骑兵队长说道:“这些野蛮人士气倒蛮高的,只可惜,井底之蛙,没有重骑兵,长矛兵的位置不对,矛不及我军长,方阵也不成方阵,他们甚至没有在战场上做出防备我军重骑兵的部署,看样子实在不堪一击。可惜,我却亲自为这场大会战进行部署。”
在高加米拉之战中,马其顿军所谓的“斜形”战术,不是指阵势的“斜”,而是指右翼部队沿敌人左翼的不断平行偏右上延伸运动。亚历山大进行的右翼运动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右翼延伸是为了避开波斯已经布置过的战场,让他的骑兵作更佳的发挥。可能基于一种试探的心理,亚历山大让一批佣兵骑兵与波斯骑兵进行右翼的第一场作战。即使马其顿军落败,重骑兵依然完好无损,并且对方阵线的弱点也会暴露出来,为第二阶段作战,即为著名的重骑兵侧击打下基础。亚历山大突然怀念起波斯军队,那一仗,至少还有一个斯匹德瑞斯能将斧头砍在他的头盔上,现在他的重骑兵面临的却是如此不堪一击的敌手。“为什么这些野蛮人不读读西方的历史呢?” 亚历山大嘴上嘟哝着。
亚历山大转身做出进攻的姿势,竖起矛吼道:“骑士们,你们是最英勇的战士,是宇宙王宙斯的子孙,是上等的民族,是优秀的士兵,你们将来要带着妻子、孩子在流有牛奶和蜂蜜的土地上快乐地生活,那时所有的土地都是你们的,有很多的奴隶在这些土地上为你们劳动,你们只需要带着妻儿老小天天去观看戏剧,天天欢庆众神给你们带来的节日庆典,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你们的权利,在海岸边享受丰富的美食。你们已经经历了很多的艰难险阻,战场考验了你们的坚强意志,现在胜利即将到眼前了,看,前面的不是你们的敌人,那是你们的奴仆,那是待宰的羔羊,是众神赐给我们最好的服侍我们的人,我们要去征服他们,跟随着我,我们一起为了我们的妻儿,为了美好的生活,冲啊!”
秦军看到马其顿军的左翼开始出击了,观望兵喊道:“敌骑步兵,本军左翼前方2400步,攻击前进中。长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秦将问道:“右翼有何情况?”观望兵道:“敌长矛步兵本队,本军右翼前方2700步,守势方阵。”秦将下令:“全军挺进200步,左翼军挺进中改雁行疏钩阵,重点向左,扩大射击正面,准备迎敌。右翼军挺进中改鱼丽之阵,集中火力,待命射击。”(新浪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