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揭秘:古代仕女为什么都是单眼皮

仕女为什么都是单眼皮

2012-11-22 17:04:28

  如果查阅更多的古人画像,相信可以得出南、北的单、双眼皮比例。要是和现今的比例相比较,或许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讯息。以台湾来说,台湾人的遗传结构显然变了。1949年东渡的150万军民,不但为台湾带来了新的文化,也改变了台湾人基因组成。这一历史变局,为族群遗传学和人类学、社会学提供了绝佳的研究材料。

  南方民族的融入

  唐代以后的双眼皮增多,可能和西域胡人(属高加索人种)的混入和南方开发有关。唐代大批西域胡人来到中国,不可能不和汉人通婚。另一方面,南方的土著虽属蒙古人种,但混有地中海人(属高加索人种)、矮黑人的血统。过去他们分布至华南(甚至华中),随着汉族向南拓展,有的被同化了,有的向南逃迁。从中南半岛人、马来西亚人及中国南方少数民放身上,应可看出华南原住民的原始形貌。

  从秦俑清一色的单眼皮,到偶而出现双眼皮的唐代壁画和雕塑,到宋代以后肖像画的双眼皮增多,这些事实告诉我们:随着民族融合,汉族的遗传结构已一变再变,早就和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时不一样了。

  传统审美观的没落

  尽管肖像画中的男女人物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但历代仕女图中的美女,却无所例外地都是单眼皮。这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为人画像,必须忠于事实,但绘制仕女图却无此限制,只要依照约定成俗的审美观,就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人。历代的审美观并非一成不变,如唐人崇尚秾艳丰肥,明、清崇尚纤弱轻柔,但唯一不变的是:对细长凤眼和单眼皮的偏好。在绘画中,从现存最古的一幅人物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起,一直到清末民初,甚至到抗战以前,对单眼皮和细长凤眼的偏好从来没有变过。

  仕女图中千篇一律的单眼皮,在晋朝和唐朝可能出于写实。当举目所见,无论男女无不是单眼皮时,形诸丹青自然不可能出现双眼皮,这就像西方画家不会将西方人画成单眼皮的道理是一样的。然而,宋朝以后,将美人画成单眼皮却成为一种程序。程序的形成,或出于陈陈相因,或出于长期以北方为文化中心所形成的审美观的制约。总之,在中国人的审美观未被西方的审美观凌越之前,中国人对于美人的认定是有自己的标准的。

  这种中国人的自家标准,大约在抗战前后被彻底摧毁。我曾到中正艺廊参观”百年版画海报精品展”,从展出的”月份牌画”中,大致可以看出中西易势的过程。月份牌画肇始于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是一种参用西画技法的仕女图广告画。早期月份牌画所画的美女,体态较为纤弱,眼型以细长凤眼、单眼皮居多。到了后期,体态普遍较为健美,眼型则以双眼皮、大眼睛居多。转变的轨迹清晰可寻。(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美藏家捐赠的古代铜镜展出

      11月15日,一名观众在欣赏东汉“石氏车马人物画像镜”。  当日,“镜映乾坤———罗伊德·扣岑先生捐赠中国古代铜镜展”在上海博物馆揭幕。罗伊德·扣岑先生是...

    时间:11-16
  • 古代后宫秘闻:周代九个后妃共伴皇帝就寝

      本文原载于《文史天地》2009年第4期,原题为:“帝后妃嫔侍寝皇上的秘闻轶事”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可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妻妾之众,可以想象。那么,她们是如何生活的呢?在一...

    时间:11-13
  • 贵州遵义古代土司军事城堡神秘面纱逐步揭开

      记者从河南南阳市内乡县文物局获悉,近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该县王店镇堰张村发现了两座宋代古墓,是目前南阳地区发掘面积最大的宋代墓葬。  墓内砖雕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豫西南地区宋代砖室墓结构形制和宋代...

    时间:11-13
  • 分吃长子:中国古代史上可怕的食人族

      本文摘自《五胡乱——狼性英雄总动员》,作者:路卫兵,出版:法律出版社  羯人吃人,在正史中也有相关记载。比如后赵皇帝石虎的儿子石邃,对“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

    时间:11-12
  • 古代秘戏钱上的性教育

     中国古代有一种铜钱叫“花钱”,但它不能花,相当于古代的“纪念币”。这些古代花钱上,有的写着喜庆、祝福的吉祥话,有的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另外一些,则雕刻着古人羞于启齿的房中秘戏情景...

    时间:11-07
  • 贵金属首饰制品潜规则揭秘

      贵金属首饰制品按照国家标准对含量和成分都有严格的定义。大家都知道黄金制品的利润很薄,但却是最受欢迎销量最好的首饰种类之一。那么是否有一种手段能让这销量最大的首饰种类也变成利润丰厚的商品呢?很简单,...

    时间:11-05
  • 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工作站成立

      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工作站1日成立,为文物大省河北的壁画和遗址保护工程搭建了高起点的平台,标志着河北古代壁画和遗址的保护研究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时间:11-02
  • 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大量古代珍贵文物遗存

      今年4月份以来,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邢台市内丘县城内一处工地上考古清理出北朝至隋唐时期窑炉遗址11座,出土窑炉烧制工具及各类残片约20万件,同时还发现了罕见的隋三彩、唐三彩瓷片以及鸳鸯筒足盘等珍贵文...

    时间:11-02
  • 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大量古代珍贵文物遗存

      今年4月份以来,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邢台市内丘县城内一处工地上考古清理出北朝至隋唐时期窑炉遗址11座,出土窑炉烧制工具及各类残片约20万件,同时还发现了罕见的隋三彩、唐三彩瓷片以及鸳鸯筒足盘等珍贵文物遗存...

    时间:11-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