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发动即位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军——北上攻郑。激战三个月,占领郑国,楚、郑结盟。随后楚国退兵三十里,静待晋军。
可是看到晋军强大阵容后,楚庄王和群臣觉得打不过晋军,决定派出议和大臣,和平解决事端。但议和大臣到了晋军大营后,擅自将议和书改成了挑战书,楚庄王只好硬着头皮北上,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居然大败晋军,从而饮马黄河。
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等十四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推举楚国为盟主,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但荆楚之国毕竟没有中原诸侯那种高雅气质,中原诸侯们也看不起南蛮子一身的“野蛮气息”,楚国争霸期间的一些无理举动,也让周天子和诸侯们异常反感。楚庄王曾陈兵洛水,周天子派王孙满去劳军,楚庄王竟然很赤裸裸地询问天子九鼎的轻重。王孙满毫不客气地说:“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对于这种“暴发户”诸侯,中原霸主晋国在楚庄王病死后,趁机反扑,楚国遭受重大打击,险些被灭。
楚庄王退出历史舞台后,南方崛起的另一个国家,吴国,也加入到称霸中原的队伍中来。
吴国能避免楚国的失败结局吗?
黄池古碑 古朴沧桑
出封丘县城十余公里往南而行,来到荆隆宫乡坝台村,这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时值盛夏,绿树成荫,知了闲鸣,午后的阳光洒在黄土铺垫的村庄小路上,让坝台村显得古朴而又寂静。
坝台村紧靠黄河大堤,高高的堤坝能并排跑两辆汽车。顺着大堤往北不过百余步,就到了坝台村。在村门口修自行车的李大爷听说我要找黄池碑,忙放下手中的活儿,领着我往村东头走。
“黄池碑?知道,知道。说是春秋时候,吴王夫差,就是后来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打败那个,在我们黄池这领着诸侯聚会呢。”李大爷讲一句回头看我一眼,似乎担心他说的话不对,“年代太久了,村里人也就知道这么点,村东头还剩一座碑,其他都没了,好像碑还是受保护的呢。”
穿过村庄,在村东头的一大块空地上,果然立着一块古碑。古碑坐落在一块不高的土堆上,下面还有青砖砌成的台阶,石碑约两米高,上书“古黄池”三个大字。我仔细看了看碑文,此碑是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 年)由当地知县所立。石碑磨损得比较厉害,显得古朴沧桑,当年的黄池大会是何等的盛况,而如今只剩下一座古碑立在这里,记录着那个时代的辉煌。
据李大爷说,他小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有这块石碑,不过除了石碑,几乎没有其他古物。后来文物部门来这考察后,专门用砖砌了碑楼加以保护。
古黄池碑附近还有两块石碑,分别为1986年被河南省政府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立的石碑和2004年封丘县政府对文物保护范围所做的说明碑。
千年沧桑,白驹过隙,当年的诸侯盛会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只有一块古碑仍立在这里,仿佛向世人讲述着当年诸侯会盟的盛况与辉煌。(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