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应劭曰:“沛,县也;丰,其乡也。”孟康曰:“后沛为郡而丰为县。”师古曰:“沛者,本秦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方言高祖所生,故推其本称以说之也。此下言‘县乡邑告喻之’,故知邑系于县也。”
应劭、孟康、颜师古等,以为刘邦是秦沛县丰邑人。其实,大谬不然!司马迁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是按当时汉政治区划说,是“以后称前”,秦灭六国前,丰县属魏,不属秦,也不属楚之沛县。刘邦是魏国遗民,有魏国情结,而现代学者皆误以刘邦是楚国人,大错。
秦泗水郡,战国时为宋地。
《史记》宋微子世家说:“王偃立三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伐宋,三分其地。”
《史记》田完世家说:齐湣王“三十八年(按:实为齐湣王十五年,
286BC),伐宋……四十年(按:实为十七年,284BC),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伐败齐济西。王解而却。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
《史记》楚世家说:顷襄王“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取淮北。”
《史记》魏世家说:魏昭王“十二年,与秦、赵、韩、燕共伐齐,败之济西,湣王出亡。燕独入临淄。”
《史记》宋世家所谓“三分其地”,即三分齐所侵宋地,而楚“取淮北”。
后来,秦灭楚,以楚所分宋之淮北地为泗水和东海郡。
三分齐所侵宋地,魏有一份。
《史记》楚世家,楚人以弋说顷襄王,曰:“还射圉之东,解魏左肘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大宋、方与皆故宋之郡,齐灭宋,楚、魏、秦三分故宋地,魏得“大宋、方与”二郡。“大宋”即今河南商丘及江苏砀山一带,而方与为今山东嘉祥及江苏丰县一带。
《史记》高祖本纪说:“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
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
《汉书》高帝纪赞,引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
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也。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
刘氏是否源出陶唐,刘季祖父是否魏人所获秦军俘虏,并不重要,这里不讨论。而刘季出生地丰,原属魏,则很重要,它证明刘季的国籍是魏。刘季是魏人而非楚人,刘季有魏国情结,这是刘季反楚自立为帝的一个重要因素。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史记》魏世家说:魏王假“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太史公曰:‘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
秦始皇二十二年,引鸿沟水灌魏都大梁,“三月城坏”,魏王假被迫降秦。
而魏之流亡士大夫,又以丰为新都,组建了流亡政府,继续抗秦。
《汉书》高帝纪,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