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朱元璋长子朱标死因竟是抑郁症

朱标死因竟是抑郁症

2013-11-22 17:12:42

  话说,元璋做了皇帝以后,随他征战多年的淮西老乡也纷纷鸡犬升天,位列朝堂之上。洪武四年(1371)论功行赏,共封六公二十八侯,其中淮人占据三十一席,淮西帮权势熏天。相形之下,即便是那位常被元璋誉为“吾之子房”的刘伯温也不过爵封“诚意伯”而已。

  明朝建立伊始,中央承袭元朝旧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由左右丞相负责,又以左为尊,位列百官之首。在胡惟庸之前,李善长小心谨慎,为相四年后退休;徐达常年征战在外,挂名而已;汪广洋喜好饮酒作诗,只图自保,唯唯诺诺,看胡惟庸脸色行事,却依旧被淮西帮排挤出朝,构陷致死。唯有胡惟庸,作为李善长之后的淮西帮领袖,居相位达七年之久。然而,位极人臣的胡惟庸脑子发热,犯了为官大忌:身为奴才却独揽大权,骄横跋扈不知检点,抢了主子的风头。这令权欲颇重、猜忌好杀的领袖十分忌恨。

  相权的膨胀引起了皇帝的狂躁不安,遂指使检校(特务)罗织罪名,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干掉了胡惟庸,同时将与胡来往密切的官员抄家灭族,之后屡兴大狱,使得“胡案”不断牵连扩大,一直杀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将早已退休在家的李善长以谋反罪名被灭族之后才告一段落。

  此次大清洗,开国元勋被诛杀大半,共有三万余人身首异处,流放充军者不计其数。不难看出,绰号“百官之首”的丞相在皇帝的面前是如何不堪一击,相权对皇权的所谓制约作用实在是浪得虚名。

  朱元璋趁此机会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总揽大小事务,并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昭告天下,将该决议写入《皇明祖训》(虽为家法,但如同宪法大纲),永为定制,后世臣子若有妄言恢复者,杀无赦。此举将朱元璋杀戮功臣的终极目的暴露无遗。

  杀人如麻的父亲,使得主张以宽治国的朱标无法容忍,斗胆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

  元璋愠怒,莫不吱声。

  第二天,朱标入宫请安,元璋命他将提前放在地上的一根长满利刺的棘杖捡起来,朱标面有难色。元璋开始训诫:

  “你怕有刺而不敢拿,朕将这些刺儿统统去除之后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朕所诛杀的全是天下的恶人,屋里收拾干净了,你才好当这个家,老子这是为你好,明白了吗?”

  朱标不以为然地嘀咕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上有仁君,下有良民。放到这里显然是讥讽暴虐的皇帝只会生出暴虐的臣民。元璋勃然大怒,拎起椅子就朝朱标砸去。谁知,朱标练过凌波微步,致使元璋一击未中,元璋捡起椅子继续追打。情急之下,朱标只好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奔跑途中,刻意将藏在袖中的母亲画像掉在了地上。元璋一看见糟糠之妻的遗像,顿时蔫了。想起了往日夫妻之间的点点滴滴,也想起了老婆当初劝他善待儿子的话语,于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朱标因此逃过一劫。

  俗话说“妻以夫贵”,但朱元璋的早年却是绝对的“夫以妻贵”。投奔红军头目郭子兴时,他不仅一贫如洗,且相貌极其丑陋。后仗著作战勇猛和脑子好使,逐渐受到了领导的青睐,郭子兴竟将义女马氏许配与他。自此,重八(朱元璋本名)地位上升,众人不再称其绰号“朱老八”而改称其为“朱公子”。后来,子兴病死,余部逐渐由“朱公子”掌控,成为日后称霸东南,问鼎中原的基干力量。马氏虽和丈夫一样,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是位颇识大体的贤妻良母。她不仅辅助丈夫,艰苦创业,而且关爱子女,体谅臣下,经常充当君臣父子矛盾的缓冲人,挽救过多人性命。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马皇后病逝,元璋悲痛不已,感念夫妻情深,遂不再立后。然而,朱标深感与父亲矛盾日深,常常内不自安,愈加思念母亲。为防不测,他就把母亲的画像随身携带。危急时刻,果真派上了用场。

  • 相关阅读
  • 董鄂妃出现前顺治帝有性无爱的生活

      顺治帝亲政后,尽管岁数还不算大,但在朝臣的辅佐下,其政绩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把国家治理得国富民强,但基本上还是做到了兴利除弊。其实在历史记载上,有关他治理国家的部分并不占主导,更多的还是他个人生活...

    时间:11-22
  • 董鄂妃出现前顺治帝有性无爱的生活

      顺治帝亲政后,尽管岁数还不算大,但在朝臣的辅佐下,其政绩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把国家治理得国富民强,但基本上还是做到了兴利除弊。其实在历史记载上,有关他治理国家的部分并不占主导,更多的还是他个人生活...

    时间:11-22
  • 古墓悬案:雍正皇帝暴死的四大假说

      公元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帝王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了。  公元1735年10月8日凌晨,即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帝王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了。《雍正起居...

    时间:11-22
  • 清史档案:“选秀女”算是顺治的发明

      顺治帝废掸皇后的做法,不仅开创了大清帝国后宫女人的地位既可以升迁也可以下放的先例,还为自己日后广泛选纳后宫女人找到了新的理由,但最令后世子孙兴奋的是顺治帝的超前意识,即选择后宫女人有法可依。顺治帝...

    时间:1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