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街边小景

2010-05-13 17:10:49

来源:商洛日报

  周六下午,阳光特别的好,是那种秋高气爽的柔暖的阳光,街道安静而和谐地热闹着,像一幅活动着的图画,亦或是一部生活剧。我想做一名看客去欣赏她。

  门口人行道的左边是一颗梧桐树,右边也是一颗梧桐树,但右边的比左边的长势要好:略高略粗,可不知哪个狠心的家伙在上面刻了一个很深的刀痕,它肯定痛了好一阵子。树冠里是生活着一群鸟的,因为在树下每天都会有一些鸟粪被清洁工清扫走。树的根部有两只黑黝黝的蚂蚁,它们顺着树干上了又下、下了又上。可能是在谈恋爱,因为它们好像已经是成年蚂蚁了,练习上树的可能性不大。就像人谈恋爱要压马路一般,来回走动只是一种形式,而内容并不在乎此。

  正对面有一个“口腔门诊部”,不时有穿着白大褂的女子拿着水杯在门口晃来晃去,是那种介乎漂亮与不漂亮之间的,所以又介乎让人记得与不记得之间和想看与不想看之间。我去洗过一次牙,服务态度蛮好,这可能是私有经济与公有经济最大的差别,如果让一个警察改行去当服务员,那他很有可能干不了三天就要下岗。隔壁茶叶店的女老板总是笑眯眯的,难怪她的生意总是好过别人。

  有一个广告灯箱上的拐角处秘密的架着网,是蜘蛛的。有蜘蛛静悄悄地躲在网的一角,它就像一些不正规的执法者躲在一角静获“猎物” 一样。我想,最近可能没有上级领导来检查了,要不早被突击打扫卫生的同志歼灭了。

  屋檐下边有几个老头在玩牌,边上放了些角币。边上围着一圈蹲着或站着看热闹的人。我发现,凡是赌注越小,就越认真,而且容易起争执。其中一个胡子没刮净的老头因为上手把出了的牌又拿回去而提出严正的抗议,其程度不亚于国家对日本占领钓鱼岛的抗议。上手老头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后,骂道:你个龟孙子。然后各人又出着各人的牌,嘴里吧唧着卷烟,和着一些调侃的语言,任即将西下的阳光从树叶间挤进来落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中间还有一个退下来几年的县级领导。他真好,和普通百姓同乐,连穿着都相差不大了。

  一个蹬三轮车的师傅慢悠悠地也将车子停在边上看老头们打牌。他姓吴,我认识。曾经到我办公室收过废纸。三十多岁,腿有点残疾。乡下老家住着年迈的父母,他将妻子和一对儿女接到城里来了,供养娃上学。因为干不了重活,就到城里来蹬三轮。一个月能挣七八百元钱,生意好时也能上千。遇到好心人时,人家会给些旧衣服和鞋子之类的。他虽然穿得旧,但整齐,外面总是套一件蓝色的长外套,同工厂工人的工作服,他说这样既能保护里面的衣服,也让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而且他很是乐观,笑眯眯的,可能脸本来就长得跟“笑”这个形状相似。不像我,即使高兴,看上去也像个旧社会。他后来每次到我办公室收废纸或有废纸了我就给他打电话(他有手机的,所以说,有的人自以为有钱,拿个手机非要在十字路口人多的地方大声地演讲),我也不收他的钱了。这几个钱在他身上的价值要超过在我身上的价值。他说:他们这一行的有很多人也不地道,有偷偷摸摸的,有偷奸耍滑的,有八两称的,他说他不。

  打过招呼后,我问他“最近生意好吗?”他说:“还可以,以后有废纸了就给我打电话。”

  一个很普通的乡下大哥。

  看着他,我想:日子的幸福程度在于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乐观程度。

  一辆带喊话的车慢悠悠地开了过来,伴随着“搬走,搬走,再不搬走就没收了”的呵斥声,几个小贩赶紧收拾东西走开了。一个卖红薯的老大爷因为行走不便,一个趔趄使蓝子里的红薯洒落一地,佝偻着腰又赶紧捡起。我奇怪,都下午了,他怎么还在卖红薯?是享受下午的暖阳还是进市得太迟?

  一个成熟又年轻的女同志牵着一个五六岁小男孩的手走进一家小卖店,是母子俩。妈妈穿一白色套裙,粉黛略施,长发披肩,儿子头上除脑后留一个小辫子外,其余均光。男孩子为什么要留小辫?我的儿子从来没留过。可能他妈妈还想要个女孩吧。妈妈问:“你想吃什么?”儿子答:“棒棒糖。”妈妈在看儿子时,那眼神绝对比看一堆黄金要亲切得多。从小店出来,妈妈又牵着儿子的手融到街景里去了。

  • 相关阅读
  • 重新发现的梅贻琦

      近读一本忘了书名的杂志,感慨良久。  梅贻琦,在清华园乃至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可谓如雷贯耳。“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其经典语录。  梅从1931年到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校...

    时间:05-13
  • 智慧如水

      已丑冬日,窗外雪飘,独坐案头,呷一口天竺泉茗,品读山泉,别有一番心境在其间。  见山每思海,无泉水自然。一个能够把诗意般的智慧带进斗室、带进人心灵深处的人,不是西方文明之圣,就是东方智慧之师。  ...

    时间:05-13
  • 曾经年少

      季节的风飘散了年轻的记忆,只有那一片刹那间落地的枫叶把岁月的残迹滞留。落木萧萧,季节的风不曾停滞,将燥动的心绪一叶一叶地飘远。蝴蝶也翩翩,装点年少青涩的梦。  转眼间,岁月如流水消逝,曾经爱做梦的...

    时间:05-13
  • 夜读趣事

      六十年代留下的人生遗憾记忆犹新。由于家景贫寒,中途辍学而产生的失落感久久难以抹去,庆幸的是喜爱夜读的嗜好未减。  贫穷伴随着无奈击打着幼小的心灵,一时无计可施,便上山砍得干柴一担,沿街叫卖。挣得寥...

    时间:05-13
  • 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

      一大早匆忙向单位走,忽然被一阵久违的自行车铃声吸引,只见一位男子脖子上驾着一个很小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徐徐驶来,我不由地停下脚步,看父子俩的“杂技表演”:车子没有小孩用的的座椅而孩子太小,...

    时间:05-13
  • 乡村旧事

      我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解放前夕只有三四岁,朦胧不记事。五六十年代是我的青少年阶段,就很能记事了。那时,人们生活贫困,缺吃少穿,而且常遭柴荒。春夏时节,男子汉去山坡拔毛草,割青蒿,担回家摊在场...

    时间:05-13
  • 闲话鹤城

      年过古稀,对家乡故土的爱恋之情与日俱增,这大概就是杜甫说的“宿鸟恋本枝”吧。生日无事,寻思起商州城何以又叫鹤城这个问题。一句话说不清楚,就顺着这个题目做下去。  大凡地名一旦涉及到人与物...

    时间:05-13
  • 瑕疵

      手中有一方鸡血石古印,通体血红,玲珑剔透,甚为可观。美中不足的是,指握处有一个针眼儿大小的黑点,十分扎眼。收藏专家说,此类宋代文人印章,时下在收藏市场很是吃香,如果没有这点瑕疵,价值当在十万元以上...

    时间:05-13
  • 我的秦岭山里的五谷

      顺着五谷的长势,我会轻而易举地  摸到秦岭的额部。再高一点  就能摸到一朵白云、一盘月亮  顺着五谷的走动,我会准确无误地  摸到秦岭的腹腔。再低一点  就能摸到一片蛙鸣、一处村庄  摸到我的家 ...

    时间:05-13
  • 文字沏出的幸福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的工作和生活总与文字息息相关,其间,难免衍生出来一些瓜葛和因果。不过,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蓦然发现,我的生活其实是用文字沏出的一壶芳香四溢的泉茗。  文字是我工作的工具。我用文字的...

    时间:05-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