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深秋走故乡

2010-05-13 17:13:53

来源:商洛日报

  一

  年来貌变看家乡,

  碧野山川赏柳杨。

  小路通村成大路,

  平房绕岭换楼房。

  姑娘饲畜兼劳务,

  小伙耕田也学商。

  家和老少齐协力,

  辛勤户户奔小康。

  二

  喜看收秋万户忙,

  风飘谷熟远闻香。

  杂粮带秆皆堆院,

  玉米脱壳尽挂墙。

  笑语无停听百处,

  歌声不断绕千冈。

  如今免赋民心顺,

  颗粒回收入己仓。

  三

  有趣深秋走故乡,

  珍禽觅食脆音狂。

  烟云出岫沿飞瀑,

  草露摇珠始降霜。

  翘首林峦枫叶赤,

  凝眸谷涧菊花黄。

  灯红柿子高枝挂,

  漫赏皆诗入锦囊。

  (作者:金友全)

  • 相关阅读
  • 重新发现的梅贻琦

      近读一本忘了书名的杂志,感慨良久。  梅贻琦,在清华园乃至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可谓如雷贯耳。“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其经典语录。  梅从1931年到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校...

    时间:05-13
  • 智慧如水

      已丑冬日,窗外雪飘,独坐案头,呷一口天竺泉茗,品读山泉,别有一番心境在其间。  见山每思海,无泉水自然。一个能够把诗意般的智慧带进斗室、带进人心灵深处的人,不是西方文明之圣,就是东方智慧之师。  ...

    时间:05-13
  • 曾经年少

      季节的风飘散了年轻的记忆,只有那一片刹那间落地的枫叶把岁月的残迹滞留。落木萧萧,季节的风不曾停滞,将燥动的心绪一叶一叶地飘远。蝴蝶也翩翩,装点年少青涩的梦。  转眼间,岁月如流水消逝,曾经爱做梦的...

    时间:05-13
  • 夜读趣事

      六十年代留下的人生遗憾记忆犹新。由于家景贫寒,中途辍学而产生的失落感久久难以抹去,庆幸的是喜爱夜读的嗜好未减。  贫穷伴随着无奈击打着幼小的心灵,一时无计可施,便上山砍得干柴一担,沿街叫卖。挣得寥...

    时间:05-13
  • 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

      一大早匆忙向单位走,忽然被一阵久违的自行车铃声吸引,只见一位男子脖子上驾着一个很小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徐徐驶来,我不由地停下脚步,看父子俩的“杂技表演”:车子没有小孩用的的座椅而孩子太小,...

    时间:05-13
  • 乡村旧事

      我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解放前夕只有三四岁,朦胧不记事。五六十年代是我的青少年阶段,就很能记事了。那时,人们生活贫困,缺吃少穿,而且常遭柴荒。春夏时节,男子汉去山坡拔毛草,割青蒿,担回家摊在场...

    时间:05-13
  • 闲话鹤城

      年过古稀,对家乡故土的爱恋之情与日俱增,这大概就是杜甫说的“宿鸟恋本枝”吧。生日无事,寻思起商州城何以又叫鹤城这个问题。一句话说不清楚,就顺着这个题目做下去。  大凡地名一旦涉及到人与物...

    时间:05-13
  • 瑕疵

      手中有一方鸡血石古印,通体血红,玲珑剔透,甚为可观。美中不足的是,指握处有一个针眼儿大小的黑点,十分扎眼。收藏专家说,此类宋代文人印章,时下在收藏市场很是吃香,如果没有这点瑕疵,价值当在十万元以上...

    时间:05-13
  • 我的秦岭山里的五谷

      顺着五谷的长势,我会轻而易举地  摸到秦岭的额部。再高一点  就能摸到一朵白云、一盘月亮  顺着五谷的走动,我会准确无误地  摸到秦岭的腹腔。再低一点  就能摸到一片蛙鸣、一处村庄  摸到我的家 ...

    时间:05-13
  • 文字沏出的幸福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的工作和生活总与文字息息相关,其间,难免衍生出来一些瓜葛和因果。不过,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蓦然发现,我的生活其实是用文字沏出的一壶芳香四溢的泉茗。  文字是我工作的工具。我用文字的...

    时间:05-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