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这个越来越流行的词时下常用来形容会吃或能吃的美食爱好者,可褒可贬,但在“老福州”眼里,这个词有着独特的含义,可不能随便用。
上周日,老福州人薛依伯和家住福州西湖附近的陈依伯,都给我们打来电话,说现在的小年轻,动不动就称对方“吃货”,这个看似平常的词,听着却极其难受。他们说,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福州人都知道,“吃货”是骂人的话,其实是指“嫖妓”。
陈依伯还解释,几十年以前,福州人说“货”指的是娼妓,福州人通常骂这些女人“贱货”、“坏货”。陈依伯觉得“吃货”这个词虽然流行,但说出来却很容易误伤福州男人。
“吃货”等于“嫖妓”?这样的解释让很多年轻人大吃一惊。为此,记者特别查阅了百度百科,“吃货”一词有四层意思。含义一:在股市中,做手在低价时不动声色地买进股票,叫做吃货或吸货。含义二:在金融市场中,把别人要卖的商品现款买入。含义三:原义是指就会在家赖着,光吃不干活的人,带有贬义。随着经济和饮食文化的发展,现多指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可以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形象特质。语义色彩比较中性,有时甚至带有褒义。含义四,可以食用的动物内脏的统称。
在百度百科中,“吃货”并没有与“嫖妓”沾上边,那么福州话中的意思是如何演变出来的呢?老福州人郑子端说,福州话里面的“吃货”,的确带有一定的贬义。几十年以前,福州人觉得“嫖妓”这个词不雅,就用“吃货”代替,虽然在郑老先生小时候,“吃货”这个词也不常用,但是大家都知道,就是指“嫖妓”。
对于郑子端的说法,老福州人王天贶也表示赞同,他曾经在于山上听一场福州话讲座的时候,专门和现场的老人们探讨过这个词,“吃货”等于“嫖妓”,几乎现场的老人都认同。
民俗专家方炳桂说,他也听说过“吃货”在福州话里面有“嫖妓”的意思,但不知其起源,可能是长久以来约定俗成,就跟俚语一样。如果一些老人家有忌讳,建议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不要用。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说,语言也应该“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福州方言俗语里面,“吃货”既然有贬义,那在正规场合使用要谨慎,年轻人之间私底下说说没关系。
□链接>>
这些福州话有忌讳
昨天(2日),几个“老福州”还顺带介绍了一些福州话的忌语,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老人不做“80大寿”:福州老人,尤其是女人不过80岁大寿,认为80岁是一个坎,而且“80”在福州话里听起来好像“巴死”,就是巴不得老人死的意思,为了避讳一般过79岁大寿。
“压船底”=“没好死”:如果跟老福州人,尤其是以前家里做过渔民的说“压船底”这个词,他们会觉得受到极大的侮辱,因为渔民最忌讳翻船人被压在船底,在福州俗语里,这个词代表“没好死”。
叫别人搬东西一层层搬,也是骂人的意思。据说在闽侯、城门的一些地方,当地某个家族在池塘里养蚬子,蚬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当地人常常从池塘里捞出后拿到集市上卖,这就惹来很多外姓人来池塘偷捞蚬子。于是两帮人就打了起来,打斗中死伤甚多,尸体一层层都垒起来,家属来认尸时,都已经无法辨别,只能一层层地搬走,所以一层层地把东西搬走,对这些地方的人来说是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