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诗意杏花村

诗意杏花村

2013-04-25 17:20:44

  擎一柄雨伞,入园,我们把尘世的喧嚣抛在墙外。在这“天下第一诗村”里,我极力迈出诗意的脚步,踏上杜牧曾经走过的麻石道。道旁浅枝深木,俱翠绿披身,浓郁葱茏;隐现不明的小溪,潺潺有声,诗意地流淌。行走间,微雨湿面,空气清新,顿觉心旷神怡,俗念消尽。

  沿路,那些古老的井圈、石凳、石磉,俯拾即是,莫不彰显这个村庄悠远的年轮。顾盼间,我们看见近处的一面墙,工整地镶嵌着一排碑刻,皆字迹斑驳,古朴而凝重。其一残碑,本为“杜牧”的落款竟成了“土牧”的字样,反而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残缺,本为憾事,但在此处,反而成就一种美,一种真实无欺的美。

  惊叹间,瞥见一轮石碾,如满月,静静地歇在圈定的石槽内。定神观看,耳里宛若有声,“嚯嚯”轰鸣,似远天滚动的旱雷。我想,正是眼前这古旧的石碾石槽“嚯嚯”地滚动,推动日月乾坤,把一个杏花开满的村落从唐朝一路推来,一直推到我们面前。在这样的情境里,思维似乎也沿着石碾的印迹,往历史的纵深而去了。

  来到“古井院”,赫然而见神秘的古井,它是杏花村里最具资格的正宗原居民。麻石质的井圈,刻录着岁月光顾的痕迹,光滑,却不失深沉;那井中的清泉,正沿着唐朝的水路汩汩而来,质地明澈,甘醇诱人。不禁提起井边的那只木桶,我感觉装满了千年的风月,一种无法承受的重,让我心慌气短起来。杏花村的先民们,正是用这一根绳索,凭此一吊木桶,汲取大地深处的精华,和着杏花的弥香,酿制出甘醇绵厚的绝世美酒,让晚唐池州刺史杜牧禁不住一番畅饮,而后诗兴勃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名传千古的《清明》诗甫一推出,便引得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按捺不住热辣辣的情怀,趋之若鹜,纷至沓来,为杏花,为杏花村,为杏花村酒。

  闻着酒香,我们又来到村中的酿酒坊。我央求酿酒师傅让我来一次操作,却发现西装革履的我像一个套着戏装的舞台小丑,与这古意的酒坊格格不入。同样,在古色古香的陆舫、焕园,我感觉自己又像极了一个精致的玩具娃娃,浅薄而幼稚。那些徽派建筑的老屋,皆粉墙黛瓦雕花窗,飞檐翘角马头墙,把岁月的沧桑,把历史的厚重涂抹得无处不在。推门而入,旧式的厅堂里,光线昏弱,板壁黯然,似乎随时会走出一位长袍马褂的管家来。按住心跳,小心翼翼地踏上古旧的木楼梯。楼梯扶手黝黑,那是岁月熏陶的结果;楼梯扶手发亮,这是岁月打磨的结果。脚下“吱吱呀呀”地响,我猜,旧时的老爷、太太、小姐大概就是如此踩着黑暗的影子上楼的吧……

  清初,杏花村人郎遂编纂《杏花村志》,成为全国唯一收入《四库全书》的村志。怀着一种虔诚的敬意,我们走进了“村志馆”。立时,我被那些农耕时代的器物所吸引——斗笠、蓑衣;木犁、耖耙;风扇、水车……无一不让我感到亲切和熟识,仿佛刚刚用过而放置于此一般。看到它们,脑海里不由得闪过这样的情形———房舍俨然,阡陌纵横,田园成片,桑麻相间,炊烟袅袅,酒幡飘扬……

  是夜有梦。雾气如岚的杏林深处,嫣红点点,笛声悠扬,一位婉约的古典少女,提一壶杏花村美酒,笑靥如花,袅袅婷婷走向繁华的池州街头。(商洛日报 作者:风清云淡)

  • 相关阅读
  • 镇安:古稀老人的诗意人生

    “北阳山后伴村庄,西口柴坪几脚霜,且将苦涩包迷惘。想当年只要强,忠心耿耿向前方。命运全乖舛,人情细品尝,自惭荒唐!”...

    时间:01-17
  • 绘画的味象 生活的诗意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两种颜色体系,一个是“素色”的水墨体系,一个是“彩色”设色的彩墨体系,但都是利用自然的材质(水墨与矿物质),能够完好地结合这两种颜色体系,而且还接纳西方水彩与水...

    时间:01-07
  • 省诗作名家聚柞水共研诗意

      本网讯 (张珊 朱恢军)诗如山花妩媚,人若秋水清雅,这是我省著名诗人子页对刚刚发行的诗集《丛林琴韵》及作者谭丛琴的评价。5月5日,阳光明媚,叶广岑、商子雍、李天增等省上著名作家、诗人来到柞水,参加《丛...

    时间:05-17
  • 最富有诗意的作家-刘剑锋

    在鲁迅故居的百草园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表文学作品以来,在《青年作家》《莽原》《飞天》《芒种》《花溪》等全国报刊杂志发表2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报告文学,被评论家誉为"陕西最富有诗...

    时间:04-28
  • 失踪的“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千百年来流传于世的著名诗篇,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可谓意境悠远、情景交融。诗以景名,景以诗传,相得益彰。梅当读起...

    时间:05-13
  • 园林:文人诗意的栖居地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远古就有园林。但是把园林作为赏玩的空间与审美的对象,并从中体现出一种文人的雅趣,却是后来,也就是两汉以后,才渐次出现的。从历史上看,文人造园在明清以前就有很大的发展。而要追溯其中...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