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漫话拉林子

漫话拉林子

2013-05-02 11:36:32

  那时的热火朝天气氛不说,仅仅三四年功夫,拉林子人在商县武装部的大力支持下,靠着大家的一双手,先后建起了一坊八个厂。一坊:即粉条加工坊。八厂:即机砖厂、林场、猪场、编织厂、鞋板厂、草袋加工厂、粮食加工厂、水产养殖场(包括五个养鱼池和一个养鳖池)。还在村子的西边,一个叫窝浪的地方,改河造田近二百亩,拉林子村一下子简直成了一块人间天堂,真叫周围村庄的人眼红了好长一阵子。

  如今,拉林子村又发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年产值百亿元的大型冶炼企业,落户于拉林子村北的码头上。过去,厂子的大门向东开。前几年,不知什么原因,厂子的大门突然向西开了,直穿拉林子村,与商山水泥厂形成犄角之势,工厂大门前车水马龙,迅速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商铺蜂拥而起,来往客商难免歇脚消费,拉林子人又有了赚钱的机会,只不过,这次街道从村子的南边移到了村子的北边,这真应验了一句老话“风水轮流转”。

  二零一二年,商洛炼锌厂进行扩建,厂子周围的三百多户要搬迁安置,安置地点的选择就成了周围村庄的抢手活。这次,拉林子村又先拔头筹,村子西边的二百亩河道改造田,为村里人换回了大把大把的银子,村里人真有钱了,家家的住房盖得青堂瓦舍,街道也变宽了,拉林子村的人真正牛了起来。更何况三百多户居民区的楼房,按照新农村的建设标准,把银子撒的到处都是,天时、地理、人和,都偏向了拉林子一边,拉林子人能不捡几块吗?

  现在,拉林子村和炼锌厂移民安置村连在一起,居住人口近三千人,村子里楼房林立,街道宽敞明亮,商铺到处可见,拉林子的人说话都面带喜色,有了一种满足感。拉林子人是天生的幸运儿,随着沙河子省级重点镇建设的全面铺开,在不远的将来,拉林子人弄不好又会捡到一块金疙瘩。(商洛日报 作者:徐刚民)

  • 相关阅读
  • 儿子帮我凑车费

      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毛手毛脚丢三落四,昨天晚上下班回家,竟然把包落在了办公室,害得我担心了一晚上,以为是落在了公交车上。今天上班,我又忘了带钱,买早点时,才发现兜儿里只有三块钱。一块钱给儿子买...

    时间:05-02
  • 故地重游话巨变

      地处秦岭南麓的商南县,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一批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这里工作,在这里我整整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寒暑。虽然调离商南也己二十多年了,但总是忘不了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岁月...

    时间:05-02
  • 泛舟仙娥湖

      对于仙娥湖,我并不陌生,来来回回也是去过几次的,有时是去那里的农家乐就餐,随便逛了逛,也有约朋友玩过几次。但每次游玩景色不同,心情不同,感受自热也就迥异了。起初对仙娥湖的感观只局限于她的外在,印象...

    时间:05-02
  • 玉兰花开

      院子里的玉兰姗姗开放,我驻足良久,欣喜若狂。近几天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喜悦如同春塘水,溶溶曳曳。前几天,在上下学的路上,我见过供电所、派出所院中的白玉兰,一树灿烂,惹人注目,但是也仅仅是惊诧罢了,...

    时间:04-28
  • 在张村小学办“共产主义学校”的回忆

      1958年是我国全面开展“大跃进”的年代,各行各业人才奇缺,教育战线也不例外。为了弥补人才匮乏,只能从各学校择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短期培训,充实到各学校去任教。我就是经过培训后于当年九...

    时间:04-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